很久没有看《晓说》,再打开有五集待看的时候,其实有一丝窃喜,因为能连着看完整的两个系列。有一种奖励到自己的欣慰感。
因为电影《飞驰人生》要上映,矮大紧请来了韩寒。两个曾经不打不相识的人,出现在只有两个人的镜头里,聊得分外热切,竟有一种惺惺相惜的互相理解。
两人曾经在博客时代,为版权问题打得你死我活,最后以韩寒的一句“高处不胜寒”画上了句号,矮大紧团队算是败下阵来。站在神坛上的韩寒,战战兢兢地偷偷努力,也算是暂时站稳了脚跟。
2014年,因为“代笔事件”,他和方舟子在网络上大战,最后无力反驳的韩寒自己结束了那场口水大战,选择让别人随便去说。把一切交给时间,反倒让群情愤怒的发声者们安静了一段时间。
这个事件中,他努力自证,到最后根本没人听他解释。
其实个体,在世界里独立存在时,可能是有道德约束,甚至是高尚的。但当群体因为某个事件或人物,被调动起情绪后,会进入浑水摸鱼,甚至是不自知的群体情绪中。每个人心中的恶,在群情激奋中,被调度出来兴风作浪,但是恶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概率几乎被稀释成了零。
所有人在自以为安全的环境里,释放着自己的情绪。用陌生人的身份,表达对自己受了精英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社会地位的不满和愤怒,表达对同龄人火箭速度成功的妒忌和羡慕。其实,出口伤人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愤怒和妒忌,只体会到了发泄的快感。
没有生命力的键盘敲击出来的文字,跨过人山人海,在互联网上毫无阻碍地传播着。在读的人那里,变成了利刃。
想起了《黑镜》第三季有一集,有个黑客发起了一个“死亡名单”,被@的人,只要在网络上达到一定热度,就会被人工操控的机器蜜蜂夺去生命。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诅咒轻而易举地能被实现的时候,网络沸腾了。可是最后,当人们反应过来,机器蜜蜂已经朝自己扑面而来。其实,那些网络上“文字暴力”的人们,在扮演了“杀手”之后,最终得到了审判和惩罚。
去年毕业季的时候,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跟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们说,就算在现有的体制内,无法为正义发声,最后的底线宁可默不作声,但至少不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恶的一面。听完演讲,感人肺腑。
回到韩寒和方舟子当年的那场论战,颓废了韩寒,却抑郁了冯唐。看似云淡风轻的人,在风口浪尖,有几人能做到真的不在意。
之后的韩寒,从一个新概念高中生作家,成长为博客作家,开过饭店,当上了电影导演,开上了赛车,成为亚洲拉力赛的冠军。但让我意外的是,开着赛车的他,居然“恐飞”。看到韩寒聊飞行的表情,一种生活的真实和朴素感迎面而来,觉得他可爱了很多。
想去看看世界的他,因为“恐飞”,去不了远方。是啊,开赛车看似人间最刺激,宇宙最极限,却是他的舒适区。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对抗的软肋,有些人强迫症,有些人洁癖,有些人密集恐惧,有些人恐高,有些人过敏,这都是真实的人。
但是在这些看似无法对抗背后,有一个又一个蓬勃的生命力,在不断地张扬和成长,如新生的孩子,每天都是新的模样。你能感受到他的突破,感受到他的无所畏惧,也被他的蓬勃影响。
这也是我喜欢矮大紧的原因,总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对生活的热爱,即使生活经常当头棒喝,那又怎样?回头一看,都过去了。
今天还听他和新西兰大导演皮特.杰克逊对话前,讲他喜欢的两部女性主题的美剧,更加的爱他,不能赞同更多。不关乎性别,只关乎深度思考的角度,是一个生而为人,最值得被赞美的有趣灵魂。
看看这些喜欢的人们,他们柔软又坚定,理性又饱含良善,被捧在神坛上。其实,没有一个是神,都是真实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