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002,阅读时间6分钟
01
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富人拥有更好的家庭背景,受过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人脉资源圈子,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等等。
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并不认可这些原因。他在长期的扶贫和研究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并不是通常我们以为的外部原因,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们的内部原因——稀缺心态。
所谓的稀缺心态,就是长期处于资源匮乏时所产生的心态。这里的资源不光是指的缺钱。还包括缺时间、缺知识、缺技能等等。
02
稀缺心态会对我们造成多种明显的危害:
第一种危害:管窥效应。
所谓管窥,就是通过管子看东西,通俗点说,就是视野狭窄,只关注得到眼前的东西,却看不清更大范围的东西。
比如说,下个月我们就要交房租了,可是钱还不够。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就会放在交房租上,能够按时交房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从而导致我们放弃掉那些可能获得长期受益的机会——比如说买一本好书、参加培训课程、和朋友一起加入付费社群、或者有参与意义的社交活动等等。
第二种危害:陷入”借用“的恶性循环。
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典型的例子——钱不够用了,肯定得想办法去借。但由于经常性的找熟人朋友借,个人信用很快就透支了。有些人际关系一般的人,找不到朋友愿意借,这个时候就只能去办信用卡。当信用卡透支还不上的时候,就又想到花费高额成本去借高利贷。一旦走到需要借高利贷的地步,其实就离破产不远了。高利贷不但会使人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的甚至威胁到精神健康甚至是生命。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裸贷和后续的自杀事件,其实就是这个社会贫穷阶层的真实缩影。
为什么会走上裸贷这条路,其实就是陷入了“借用”的恶性循环,最后没有办法脱身。
很多人只会一味的抨击,讨伐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没有理性。以为换成自己就不会。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这些参与裸贷的人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些甚至家庭环境还很好。他们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并非缺乏主观上的理性。而是上面说到的,这些人由于眼下的资源匮乏,陷入到了管窥效应。任何行为都只以解决眼下问题为唯一目的,失去了长远规划的能力。
由于这种“借用”并不是良性的投资,所以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稀缺”心态。
第三个危害:权衡过多,导致心智负担过重。
由于资源匮乏,所以对拥有的资源过于谨慎。例如时间有限,而这个时候又想看书,又想看电影,又想约朋友聚一聚,还想沉下心来学点东西。这个时候就陷入了纠结当中,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分配时间。而越没有时间,就会积压越多想做的事情,这就导致心智负担越来越重。
再比如说想要买本书,但是这个月的生活费紧张,为了节约十几块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网上到处找破解资源。最后资源没找到,时间也花了,书还没看成,注意力也全部都浪费掉了。
第四个危害,导致人脑带宽不足。
我们的学习、工作、思考、沟通、娱乐,都需要消耗人脑带宽。举个形象的例子,人脑带宽就像是一条高速公路。
带宽是有限的,就像高速公路,一共七条车道。如果七条车道都被占满了,就会发生交通拥堵,导致行车缓慢。
放到人身上也是一样的。带宽不足会导致人的反应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停滞、抵抗力下降。进一步加剧稀缺心态。
第五个危害,没有余闲
所谓余闲,就是人剩余下来的没有利用上来的时间和空间。 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余闲可能会让人的效率些微降低,但是正向收益是远高于没有余闲的。 由于余闲的存在,人在对面琐事的时候不需权衡,不会产生心智负担,人的幸福感就越强。这进一步又提升了做事情的效率。 同时遇到错误或者突发情况的时候,也不会对正常计划产生太大影响。
生活的系统里,余闲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洗衣机不能装得太满,不然转不动;磁带会多余一部分空白;如果道路上的车辆超过百分之八十五就会堵车;电脑或者手机要留一部分空间,否则会卡死。 所以几乎在任何系统中,留一定的余闲都是很重要的。
03
意识到了稀缺心理,我们如何改变和调整呢?
首先是减少需要决定的琐事。留意平常哪些琐事会占用精力,记录下来,并且设定一个通用的原则。比如说有花钱买书这种事情,一律直接买正版。要买东西,决定什么价位就只买这个价位的东西,坚决不变动。时间有限做不了两件事情的时候,就做长期来看对自己价值更大的那一件……设定好这些规则之后,遇到问题依照规则进行决策,可以大幅减少注意力的浪费。
其次是留有余闲。时间上别把事情排得过满,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休息。同时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钻研如何提高效能的方法,为自己腾出更多时间。
最后是留出带宽。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为紧急不重要、紧急又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但重要四种。逐渐放弃掉不重要的事情,让自己集中全部的资源专注于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总而言之,如果不希望像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一样,过着那种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生活。当务之急就是改变自己的稀缺心态。这是走上幸福生活,踏上财富之路的唯一途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