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1000
很多人认为,不是自己选择痛苦,而是性格塑造了自己的选择。那性格真的能决定人一辈子吗?其实对生活影响更大的是个人的期望和对应的行为。也就是说,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愿意为此做出的努力。
就像一个立志要成为警察的人,不会轻易浸染社会中的流氓习气。有了目标之后,这个人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不会自毁前程。
不同的视角,也决定了我们如何跟痛苦打交道。就像同样是半杯水,有人会说:“真好,这里有半杯水。”也有人说:“竟然只有半杯水。”不同的视角,造成了感受的不同。
构建全新认知、掌握有效的仪式性技巧、练习并养成全新的习惯,这三件事有没有听起来很帅。像黑暗内耗的曙光。
为什么要构建全新认知呢?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更新认知的价值在于转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我们能跳出误区,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很多人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那是因为知道和能做到是两码事。并不是能力的问题。但有些人就会在暗地里指责自己,然后掉进自我谴责式的内耗里。这就是错误的期望带来的沮丧,让人持续痛苦。
此时,就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进行仪式性的练习,从而用新的、适应性的习惯替换掉那些不灵活的问题处理模式。
摆脱心理困境的难点也正是在于能否养成适应性习惯。在人类的天性里,改变是一件有风险、会带来不愉快感受的事,为了回避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我们通常会选择不改变,同时也是拒绝了成长。
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停止内耗的一些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