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回忆录
父亲的艺术道路(六)

父亲的艺术道路(六)

作者: 伟瑜 | 来源:发表于2021-03-06 16:03 被阅读0次

四、《罗昌秀》(四川白毛女)  

剧院演出二队巡回到宾的时候,报纸上登出了在四川宜宾发现了一个类歌剧《白毛女》的真实的故事,轰动了全国,各地记者前去采访,各种报章杂志都刊登了详细的情节,宜宾川剧团还把它改编成川剧,在宜宾上演时还引起了轰动。栗主任和父亲感到这个题材很新鲜,可以搬上话剧舞台,便和队上平时喜爱编剧的李佩一起,收集各个报纸杂志的报导,还专门去看了一场川剧《四川白毛女》。父亲他们三个人利用巡回演出的空闲时间,构思故事的结构、人物、情节,他们的创作原则是一定要突出四川的地方特色,不跟歌剧《白毛女》有丝毫的雷同之处,连剧名也不能有《白毛女》三字,决定剧本以真人的名字命名,叫《罗昌秀》,由李佩执笔。巡回演出结束后,李佩很快就把剧本的初稿完成了,经过父亲他们三人讨论后,栗主任又执笔改了一稿,之后交给了剧院的领导。没过多久,栗主任告诉父亲,院领导开会通过了剧本的审查,让父亲和栗主任的夫人徐琪联合执导。父亲非常理解领导的顾虑,知道领导还是不放心让他单独执导,但父亲想,这是一次展示自己导演才能的机会,于是便答应了下来。但在具体的排练时,父亲又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困难。首先是给父亲的排练时间很短,领导说其他重要的剧目要使用二队的演员,不能影响别人的排练进度,再就是排演场地不能用舞台,舞台已经被别的剧组占用,没办法,父亲他们只好在剧场观众休息室的一个狭小的场地上排练,虽然条件简陋,但障碍和困难并没有压倒父亲和演员们创作热情,大家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地进行赶排。在排练快要完成的时候,美术设计突然告诉父亲,领导只给他们剧组一个制景工人,而另外十几个工人要上其他剧组,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对他说,一个工人不可能制作大型的布景,但如果放弃,排演就得泡汤,大家都可能下马,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父亲建议让设计师按风格化的样式来设计,用象征性的手法,譬如用一个石碑加上一个平台就表现出原野坟地,一个窗户就是一堂内景,但设计师坚决反对,他说这是在创作上打折扣,偷工减料。设计师认为,《罗昌秀》是一部写实性很强的悲剧,不能用象征性的手法来处理,其实,父亲也知道这个剧本的体裁特点,但现实是没有置景工人来干,不可能不要布景就那么演出。父亲让设计师想想办法,如何用精练的布景来表现写实的悲剧风格,设计师说导演的要求太难了,真是巧媳妇难作无米之炊。但说归说,设计师还是按照父亲的建议和构思进行了设计,在他和置景工人的努力下,到排演结束时,舞台设计也完成了,在彩排前布景也制作完工,彩排顺利完成并通过了领导的审查。就在准备公演时,院里突然决定《罗昌秀》下厂下乡演出,原因是剧院的剧场有三个戏相继公演,一个是专业剧作家的剧本,另两个是北京正在上演的剧目,也是剧院的重点剧目,《罗昌秀》就只好让路,到工厂、农村去演出。

话剧《罗昌秀》剧本 话剧《 罗昌秀 》剧照 话剧《 罗昌秀 》剧照 话剧《 罗昌秀 》剧照

五、《丹凤朝阳》

1959年冬天,栗主任带着父亲和其他两位演员来到泸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古蔺县听一个干部讲,他们县东山区的石堡乡,有个一个妇女到北京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这位干部介绍说,这个妇女很了不起,她带领一群姑娘在山上修了一条水渠,把上游的河水引到了山寨里,彻底解决了山乡世代干旱缺水的问题,改变了家乡的生产和生活的面貌。

这件事引起了父亲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立联系县妇联,收集这位妇女的事迹材料,虽然材料上写的很精练,但父亲他们感到其中一定蕴藏着丰富的动人故事,他们找到县委领导,请求深入到石堡乡实地采访、收集素材。开始县委领导劝父亲他们不要去,因为那里全是山路,又没有交通工具,而且石堡乡生活非常艰苦,怕父亲他们受不了,领导说可以打电话让当地的负责人来县委汇报,父亲他们告诉县委领导,搞艺术创作,一定要深入生活,到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走访当事人和每一个有关的人员,只有深入体验,发现更多的、汇报材料上没有反映出来的鲜活的、有故事情节的、感人至深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好的、感动观众的优秀作品,县委书记被父亲他们的执着和认真感动了,马上安排下面的同志给父亲他们准备地图和套在鞋上的铁马子,因为现在山里已是冰天雪地,山路结冰,鞋底套上铁马子,以防止滑倒摔下悬崖,书记还特地嘱咐,每天最多只能走二三十里路,提醒父亲他们千万不要错过半道上的村店,否则就没有地方住宿,要他们充分做好吃大苦的精神准备。

第二天栗主任和父亲他们按照县里给的地图上的标示出发了。

刚走出县城,天上飘起了夹着细雨的雪花,一进山区,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向大山的深处,山路上全是稀泥,走着走着,泥路变成了结冰的石头路。父亲他们把铁马子绑在鞋底上,在雨雪中艰难地前行着,一不小心就摔得一屁股泥水,开始,大家还笑被摔的人,但走着走着,四个人轮流的被摔倒,这时的他们谁也不笑谁了,而是担心摔到悬崖下面,有些山路大家不是走而是爬,两只手抓着路旁的树枝,扣着石头一点点向前爬着,手冻得发僵而全身冒汗,汗水变成冰又感到全身冰凉,那滋味真是难受。走到快天黑时,看见半山腰有一间幺店子,父亲他们想起了县委书记的提醒,便在幺店子住了下来。父亲他们向店主要了一锅热腾腾的水煮菜饭,吃得浑身发热后,围坐在火炉旁,用火把衣服烤干,再把衣服上的污泥搓掉。这时,父亲注意到幺店子里没有一间床铺,便问店主有没有地方睡,店主向屋子顶上一指,父亲顺着望去,只见一个木梯伸向屋顶,屋顶有一个夹层,父亲他们端着油灯,顺着梯子爬上去一看,夹层地板上是一排通铺,下面垫着稻草和粗草席,草席上叠着几床又厚又黑的棉被,一股汗臭霉味扑鼻而来。父亲他们把被子铺好后就钻进了被窝,这时,外面雨雪越来越大,北风吹得整个房子发出“呜呜”的声响,由于走了一天的山路,实在太疲倦了,父亲他们倒头就都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开门一看,封门的大雪,把山上山下铺成白茫茫的一片。吃过早饭,父亲他们又上路了。经过一天的跋涉,终于在晚上到达了东山区,区政府热情地接待了父亲他们,把有关《东山女炮排》的事迹向父亲他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遗憾的是,女炮排的队长还在北京开会,没有回来,无法采到访她。区上派了一位文教干部,帮助联系采访对象,安排采访日程,全程陪同父亲他们采访。文教干部带着父亲他们来到东山女炮排的姑娘们修建的水渠,水渠在位于大山深处的石堡乡。石堡乡名符其实,远远望去,石堡乡就像座天然形成的石头城堡,山下一条长河,弯弯曲曲在山间流淌,但石堡乡在山高壁陡的云岭山上,长年缺水、十年九旱,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吃水用水都非常困难,尤其是村里的妇女,每天天不亮就要背着水桶下山背水,到中午才能把一桶水背回来,所以,石堡乡吃尽了缺水的苦头,由于缺水,村里的妇女不敢穿浅色衣服,地里也只能种一些早地作物,这里吃大米比吃肉还困难。穷则思变,石堡乡的妇女,冲破听天由命的封建思想的束缚和世俗偏见的阻挠,组织起来,自带干粮和工具,发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战胜艰难险阻,开山劈石,修建了一条十几里长的水渠,把上游的河水引到石堡乡的村寨里,不仅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还浇灌了田地,种上了稻米,改善了石堡乡多年缺水干旱恶劣环境,改变了山乡的生活面貌。

父亲他们来到“女炮排”修建的水渠旁,沿着水渠参观行走,当走到水渠穿过的山崖边时,只见头顶是万重大山,渠下是万丈深渊,父亲他们四个大男人走得心惊肉跳,顾不得渠水冰冷刺骨,双脚连鞋带袜踩到水渠中间,生怕一不小心掉进水渠下的山涧。望着陡峭的山崖,不禁让父亲想到,当初这些妇女们身绑绳索,悬挂在峭壁上打眼放炮是多么的艰难呀,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啊。十几里水渠,父亲他们四个走了大半天。到了石堡乡,父亲他们带着对“女炮排”崇敬的感情,对“女炮排”的队员进行逐个访问,这些妇女和姑娘们个个是那么平凡、普通,见到父亲他们时还很腼腆、羞怯,慢慢地相处久了,她们才敞开了心扉,把她们当时的思想活动,外界的阻挠和打击,家庭的拖累和困难,以及她们相互之间的矛盾,都一一地向父亲他们述说。每天父亲他们四人采访完回到驻地,都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像在挖一座金矿,天天都有很大的收获,这些素材都为父亲他们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那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是坐在家里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的。

回到成都以后,父亲和栗主任立即对剧本进行了构思,由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很多设想都是信手拈来。在确定剧本的体裁时,父亲想到“女炮排”的队员都喜欢唱山歌,打连宵,扭秧歌,建议创作一部表现川南山区乡土气息的音乐剧,音乐以山区民歌为基调,将民间舞蹈合理而有机的融合在音乐中,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激情的迸发,歌声、音乐和舞蹈自然地穿插其间,让观众欣赏一部与众不同的、新颖的音乐话剧。东山女炮排队长的名子中有个“凤”字,父亲他们在给剧本命名的时候,想到了成语中的“丹凤朝阳”这个词,“凤”代表这一群妇女,“丹凤朝阳”寓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妇女们,响应党的号召,改变山区面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父亲他们根据收集到的鲜活素材,设计了剧中的人物的形象:女主角张朝凤,沉着冷静、勇敢果断、她积极钻研技术、善于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是“女炮排”的领头人;二凤大胆泼辣、憨直忠厚、敢于向落后势力作斗争;小凤是一个天真无邪,积极向上的女孩,她只有十四岁,有时还带着满脸稚气,活泼可爱,但她对开山修渠非常极积认真;山歌能手鸣凤,她总是用高昂优美的歌声,憧憬着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还有一个叫凤霞的姑娘,是女炮排中学历最高的初中毕业生,她是“土工程师”的得力助手,她向往着将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还有想当拖拉机手的凤兰,她的理想是修好水渠之后,开山修路,让山乡村村通公路;还有凤二嫂、贾(假)春凤等性格各异的妇女。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给导演和演员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演出的构思上也大胆突破过去的舞台空间,尤其是第一场戏开始时,舞台上大幕是拉开的,舞台口挂了一条用红布上写着“四川省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横幅,台左放置了一个讲台,台右摆放着一排座椅,让观众进场后产生错觉,认为自己走错了剧场,纷纷拿出票来验证,也有观众会以为,白天在这里开过会,会场的布置还未拆除,正当观众困惑时,剧场的开幕铃声响了,从侧幕后走出来一位女主持人,用手敲了敲讲台上的话筒说:“现在继续开会,下面发言的是东山女炮排的女英雄张朝凤……”,这时观众议论开来,都说是走错了剧场,此时,剧场中的追光灯朝观众席入口处照射了过去,一群穿着农村服装的姑娘,在领头的妇女带领下,手拉手通过观众席的过道向台上走去,主持人请她们坐在台右的一排椅子上,领头的妇女走向讲台,由于太紧张和激动,她不知道从哪儿说起,突然她用手理了理头发说:“我不会讲话,还是给大家唱个山歌吧!”这时音乐响起,她唱起了高亢的山歌:“云岭山上十二岩,山高壁陡排对排……”,台上的灯光渐暗,只有一道追光的光柱照射着她唱歌的脸,舞台中间的幕布升了上去,一幅国画式的山峰显现在天幕上,随着歌词的变化,一群妇女背着水桶在山坡上向上攀登着,表现云岭山下缺水的生活画面,戏就这样开始了。

话剧《 丹凤朝阳 》节目单 

由于从创作剧本到导演构思父亲都参加了,经栗主任推荐,剧院领导破天荒的给了父亲一个副导演的职位,因为剧院以前从未有过这个只有在电影制片厂才有的职位,从此以后,剧院所有的剧组都设置了副导演,这样也提拔了一批新生力量。经过一个月的排练,于1960年的5月9日在四川剧场进行了公演。演出受到了省委宣传部、文化局和广大观众的好评,省委宣传部决定《丹凤朝阳》赴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的话剧会演,首都文艺界对《丹凤朝阳》大加赞扬,认为“该剧在使话剧如何民族化、地方化方面,开创了新路,为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更加富于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父亲他们也在这次创作中收获了喜悦和成功。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父亲的艺术道路(六)

    四、《罗昌秀》(四川白毛女) 剧院演出二队巡回到宾的时候,报纸上登出了在四川宜宾发现了一个类歌剧《白毛女》的真实的...

  • 父亲的艺术道路(八)

    银海冲浪 1964年春,峨影厂又上马了,省委宣传部又把父亲调回了峨影厂。到厂后,厂长把父亲叫到办公室,告诉父亲厂里...

  • 父亲的艺术道路(七)

    六、《年青的一代》 就在父亲他们取得成功时候,峨眉电影制片厂成立了,省委宣传部通知栗主任和父亲到峨影厂报到,就这样...

  • 父亲的艺术道路(二)

    四、初遇挫折 在西南人艺尚未正式挂牌前,父亲他们还是以西南人民文工团和学院实验剧团联合演出的名义排演了老舍的话剧《...

  • 父亲的艺术道路(三)

    六、奋发探寻表演规律 父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虽然毕业于艺术学院,其实不过只是学了一点艺术的皮毛,连什么是表演规律都...

  • 父亲的艺术道路(四)

    京城岁月 一、久旱甘霖 专家叫格·尼·古里也夫,是苏联戏剧博士,曾任列宁格列歌剧院导演和莫斯科戏剧学院教授。来华教...

  • 父亲的艺术道路(五)

    坎坷的话剧创作 一、离京回川 苏联专家撤走后,表导进修班的外地同学都在收拾行李准备离京,就在这时候,学院党委书记找...

  • 父亲的艺术道路(十)

    三、跟片《春苗》 1974年1月18日,省委派原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映青到峨影厂任峨影厂党组组长、厂长,李映青是...

  • 父亲的艺术道路(一)

    父亲的艺术道路(一) 序 我的父亲向霖,1929年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入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学习,1950...

  • 父亲的艺术道路(九)

    二、联合执导《朋友之间》 为了加强峨影厂的建设,中央决定撤消上海的天马电影制片厂,天马厂全体人员迁到成都与峨影厂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艺术道路(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ww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