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法论和心理学的陷阱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信念和决心,远远比所谓的方法更重要。
一些东西,看似对执行有好处,实际上,反而可能会大大泄漏和耗散执行的动力。在问题面前,过度思考方法,过度讲究规律,本质上是对问题的逃避;再甚者,回避现实之后,再向内将情结打散,本质上是更退一步,在紧要关头打乱自我,泄放动力,自欺欺人。
如果说信念和决心是做成一件事的正向动力,那么过度执于方法、修整自我心理就是做成一件事的负向动力;将两者相减,当正向动力远远大于负向动力,保持绝对优势的时候,动力系统才是健康的;相反,如果正向动力等于负向动力甚至小于负向动力,那么动力系统就是有问题的的,而以此为基础去做事,也必然陷于失败。
遇到事情,应该先摆平外界现实,然后再回顾方法,最后才是观照自己内心。此乃法度,不可乱。
2,论精细思维的存在
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荣格提出的心理均衡原则启示我们,精细的思维,不可能长期存在于一个宏观上粗糙的大脑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哲学启示我们,劳动创造了人,精细思想是在长期、重复的精细劳动中形成的。
一个人要做精细的事,需要拥有精细的思想;要拥有精细的思想,就要有运行精细思想的环境;要建立和保护好运行精细思想的环境,就要有相对应的、有效的、稳定的准则,并养成习惯。
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有没有可能,精细思想长期稳定地单独存在于大脑中?或许会,但那一定是一个人的思维系统发展到顶级阶段才会发生的事。在精细思想内核形成的初级阶段,一定离不开低熵的环境,而绝大部分人终生都是处在初级阶段。
建立一个事物核心很容易,抓住要素进行相互作用就可以了;破坏一个事物也很容易,撤掉一个关键要素,事物就消亡了。由此来看,创造和毁灭都不难——精细思想也是如此。
3,怎样看出问题
有时候,一件事情,从很多个角度仔细来看,都没有问题;但偶然从某个特定角度观察,就可能有严重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保一件事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没有问题?
我想,这大概需要遵守看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事物的基本要素,静态联系,动态联系,对事物进行状态与趋势评估,这些都是基本功,练好了应该就没有问题。
但是,看问题的时候,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偏执一面。若如此,则看事情十有八九不能周全。如心有杂念,可以先静心,再做思考。
4,思想对于现实的超越
一个人思想舞台有多大?或许可以看他的思想能够超越现实多少。内心的世界越明晰,对现实理解也就越深,控制能力也就越强,其思想超越现实也就越多。
——2019.02.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