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十点文学西安
端午节,粽子包着浓浓的乡愁

端午节,粽子包着浓浓的乡愁

作者: 橡树lin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17:37 被阅读1次

作者│橡树lin

今天是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粽子里包着浓浓的乡愁,包着满满的记忆。每逢这一天,我都会想起老家的人和事,想起小时候包粽子的情景。今年端午节,我一个人在上海度过。空荡荡的校园,沉甸甸的粽子,更加激起了我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秦岭山区。小时候,农村很穷,一年中的多数节日都是围绕着吃饭进行的。端午节吃粽子是孩子们的最爱,大人们都知道这一点,所以早早就要开始准备。

那时候,由于白糖红糖都很贵,加之北方人不喜甜食,所以吃粽子往往要搭配豆芽菜。长豆芽是妈妈的拿手戏。记得我们家有一口大瓷罐,是妈妈专门用来长豆芽的。在端午节前一个星期,妈妈就会准备一碗上好的绿豆,洗净后倒进罐子里。

长豆芽其实挺麻烦,每天都要加水排水,要保持豆子湿润透气。为了方便操作,爸爸在这个瓷罐的底部钻了一个小孔,平常用棉花塞起来,每天加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去掉棉团排水,排完水再塞紧。同时,罐子里的绿豆,要用湿毛巾盖好,以保持湿润。

经过这样精心呵护,等到端午节时,原来的一碗绿豆就会长成一大罐白白嫩嫩的豆芽。

端午节前两天,妈妈要带着我们去采集芦苇叶、槲(hu)叶和马莲叶。由于马莲比较少见,所以常常用黄花菜的叶子代替。

为了满足大家包粽子、编苇席的需要,每个生产队都会在河边划出一块地来种植芦苇。槲叶和黄花菜的叶子是从山上采的。这些叶子采摘回来之后,要经过煮熟、清洗才能使用。

绿叶经过蒸煮,就变成了褐色,虽然颜色不太好看,但质地柔韧、香味纯正,非常好用。

老家有一条绕村而过的小河,叫砚川河。那时候,砚川河水质清冽,朗朗如歌,一年四季流淌不息,是故乡的母亲河,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端午节前一天,妇女们三三两两在河里洗粽叶,孩子们在河里玩水,砚川河欢声笑语不断。

当天下午,妇女们回家包粽子,孩子们带着期盼的神情环绕左右。由于爸爸常年在外“干工”,包粽子的重任主要是由妈妈完成的。

我们家有五个孩子,一般要包五六十个粽子才能够吃。老家的粽子个头很大,根本不象城里卖的那么恓惶。包粽子时,妈妈面前的地上放着一个大瓷盆,里面盛着泡胀的糯米和花豆,旁边的方桌上整整齐齐码放着芦苇叶和槲叶。

妈妈包粽子,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撕黄花菜叶子和烧火。黄花菜的叶子比较宽大,煮熟后要撕成细细的长缕才能绑粽子用。

妈妈包粽子很熟练。先取两片苇叶卷成锥形的圆筒,再取一片槲叶衬在里面,然后加入几勺泡胀的糯米和花豆,装到圆筒的一大半,再将预留的苇叶折成三角包严实,把苇叶的长尾缠绕在粽尖上,最后用黄花菜叶子做的长绳捆绑。这是三角形苇叶粽子的包法。

老家还有长方形的粽子,是用槲叶包的。取两三片槲叶,按不同方形重叠,上面盛满糯米,再把槲叶从四周折起来捆绑结实。由于槲叶四周不光滑,方形粽子很难看,被戏称为“草鞋底”。

粽子包好后,妈妈就把它们小心地放进做饭的大铁锅里,加水开煮。这时候,妈妈在一旁整理和清洗绿豆芽,我和姊妹轮流拉风箱烧火。

当锅里飘出粽子的香味时,都已经是晚上8、9点了。妈妈说,粽子要在锅里闷一夜才好吃,于是,我们只好爬上炕去睡觉。

那一夜,我们躺在铺着苇席的土炕上,闻着大铁锅里飘散的粽香,高兴得难以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不用大人喊叫,我们就起床了。此时,妈妈已经做好豆芽菜,而且在锅底加过柴火。打开锅盖,浓浓的粽香四处飘散,我们姊妹几个伸着碗挤在灶台前,眼巴巴地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

妈妈给把粽子一个个从锅里捞起,放进我们每个人的碗里。大家急不可耐地撕开粽绳,提着长长的粽叶,让黄黄亮亮的粽子慢慢滑进碗里,再把粽叶上的米粒舔食干净,最后才端起碗,就着豆芽菜贪婪地吃起来。

家里仅有的半碗红糖或白糖,是专门为年幼的妹妹准备的,大孩子一般不让吃。粽子很大,一个粽子能放满一大碗,我一顿能连咥两三碗。

端午节那天早上,村里关系好的乡亲还会互送粽子,让大家互尝手艺。这时候,妈妈会拿出十多个粽子,三三两分成几盘,送给邻居们品尝。当然,我们家也会收获邻居送来的粽子。

中午,各家的粽子摆放在一起,奇形怪状,蔚为大观。下午,年轻的媳妇还要带着丈夫和孩子,赶回娘家去送粽子。

端午节后一个星期,家里几乎顿顿都吃粽子。那时候根本不知冰箱为何物,为了保鲜,每天都要把粽子蒸一遍,不然当天就会变粘发酸。

那个年代,几乎家家贫困。每年欢度端午节,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一饱口福,还是家人团聚和亲友们联络感情的好机会。爸爸常年在外“干工”,端午节一般都会赶回家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粽子,就着爽口的绿豆芽和甜丝丝的糖,其乐融融。

上高中后,离家二十多里,端午节如果不是恰逢周末,我就很难回家了。那一天,我们这些住校生思乡心切,都会眼巴巴地盼着家人到来。爸爸经常不在家,我们很少见面,所以他一般都会亲自给我送粽子。

爸爸来时,如果正逢上课,他就在教室外等候。下课走出教室,我一出来就能看见爸爸。父子见面,没有多余的话。他总是那一句:好好学习,需要什么就言传,我们给你捎来!我点点头,接过沉甸甸的网兜,看着他瘦弱的背影远去,泪眼模糊,喉咙酸涩。

高中毕业,我考到西安上大学,就再也吃不到家里的粽子了。但每逢端午节,我会给父亲写信,同时也会收到父亲的来信,四年从未间断。大学毕业那一年,父亲突然去世,令人扼腕。此后二十多年,我年年端午节都要买粽子,却再也吃不出那时的滋味。

小时候,端午节就是吃粽子。长大以后远离家乡,端午节就是品味乡愁。每逢这一天,我就会想起老家的人和事,想起砚川河里的欢声笑语,想起妈妈包粽子的情景,想起一家七口人团聚的温情。

时光荏苒,故乡远去。如今,爸爸妈妈早已去世,兄弟姐妹天各一方,团聚只能是梦。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家乡的粽香,忘不了爸爸妈妈的恩情,忘不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写于2018年6月18日,上海

相关文章

  • 端午节,粽子包着浓浓的乡愁

    作者│橡树lin 今天是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粽子里包着浓浓的乡愁,包着满满的记忆。每逢...

  • 端午节,粽子包着浓浓的乡愁

    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粽子包着浓浓的乡愁,包着满满的回忆。 每逢这一天,我都会想起老家的人...

  • 包粽子

    包粽子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了,人们都喜气洋洋地过着节日,包着粽子。在这个端午节里,我学会了包粽子。 那天,...

  • 端午节安康

    今天是端午节了,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如今,端午节的粽子已成为寄托乡愁与祈求丰收...

  • 端午粽

    每年到端午节的时候,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着我们回去吃。 粽子是用青青的竹叶包成的。里面包着很多很...

  • 杨一老师的阅读课(3)——《粽子里的乡愁》

    《粽子里的乡愁》作者是散文大家琦君。文中回忆了儿时的细细琐事:母亲在端午节为家人做粽子的热闹、给乞丐施粽子的慈悲、...

  • 2018-04-02

    一过端午节我姥姥就会给妈妈和我包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吃这些粽子是哟,青青的芦苇叶包的,里面包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

  • 端午情思

    又是端午节了! 屋里又飘出浓浓的粽子香味儿。我们家每年吃粽子都是自己包,自己包粽子包出的是自己爱吃的味道。我家的粽...

  • 盛夏浅读

    放下《粽子里的乡愁》已是两个月之前的事儿,可始终未留下只字片语的感悟,真可谓一支毫笔载不动浓浓的乡愁。 那摇...

  • 粽情端午

    明天端午节,昨天学校已经开始有了过节的氛围。学生都在大显神通,包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

网友评论

  • 橡树lin:❤❤本文出自我的公众号“东方橡树林”,欢迎关注!🍀🍀🍀
  • 微语东来:这篇文章暴露了你的年龄,80年代的人?
    橡树lin:@微语东来 是啊!

本文标题:端午节,粽子包着浓浓的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i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