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是作者写的“我在南大的七年”,他讲述了自己的家庭,其中有两点对他是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39691/81944ce465f51fd5.jpg)
他的父亲是一个对新事物有强烈兴趣的人,他们村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他自己组装的。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父亲告诉他遇到任何问题,找书去就行。
这让作者有了两个非常好的习惯,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动机,有了热忱和兴趣,做事情就不会觉得累,就自得其乐。
习惯学习任何新的东西的方法,不会吗?查书去!
还有一个特质就是他的父母都具有相同的性格,遇到麻烦和困难的事情从不退却。尤其是他的母亲,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母亲在家里承担的事情和苦难远远超过了她应该承受的范畴,可却从来没有见过她放弃任何一件事,他总是不停的想办法想出路,特别是遇到特别困难的事情,晚上睡觉也在不停的琢磨。
这些让他意识到困难只是最正常不过的生活状态,而一步一步跨过障碍做事最自然的方法。
作者讲述了他在大学期间帮助老师翻译一本600多页的著作,当时他觉得自己快做不下去了,老师告诉他,就硬着皮坚持下来,然后就等于麻木了,适应了,那种望而却步的感觉逐渐自动退去。硬着头皮过了情绪上最艰难的时刻,也就适应了。
作者回忆说,该书翻译完之后,虽然有了不少的收获,但在对他性格上的磨练才是最有价值的收获。
读到作者种种的家庭环境,学习经历。有一个感受,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种种艰难的时刻,他那么早遇到了,并且不同的是他克服了。
而我似乎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难的时刻,也没有及早的训练,自己更没有克服。所以永远都卡在了那里,动弹不得。
现在是一条巨大巨大的鸿沟,根本就不可能跨越。其实我并不想与谁比较,我只想超越现在的自己,我想开启一片新的领域,我想为热爱的事情活着,我想为自由活着。
年轻的时候因为条件有限没得选,我觉得我现在可以有机会去选择。
睡前我说我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渴望去做成一件事情,成为一名创作者,成为一名帮助更多女性成长的人。从来没有过,做梦也没有过。而我也从未像以前任何时候那么热爱看书,我开始惜时了,开始用年做单位了,开始敢于做梦了,我想10年后的我一定是另一个我。
后来我想其实写作是一件门槛很低的事情,有电脑有脑袋就可以,比起其他的技能来说写作真的很简单,唯一要做的事是践行自己的成长。如果我成就了自己,我就有可能帮助到和我一样处在底层的女性。
我想每一个人都渴望成长,只是能力、环境、出身有限,无力改变。如果我都可以改变,那么你也可以。
退一步讲即便我做不到那么好。 那么我对新知的学习也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更好的经营下半生。等老了,以书、花草为伴,也不至于孤独无聊。
即使不看书不努力,时间也一样会流走,一样会衰老。可是作为高级的人类真的这样甘愿如此吗?
周末的时候我们仨一起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此前我没有看过。只在别的地方多次听到它经典台词“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安迪被误判入yu,从他一开始就不属于那里,一开始就谋划着如何出逃,而对比其他的人,早已被体制化、甚至出去后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
安迪则不同,他无时无刻给自己、他人、带去希望,给大家筹建图书馆、播放音乐。。。每一天都在努力,每一天都心怀希望。
直到那天早上他突然消失了,也许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天,可是安迪终于实施了计划,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穿越了大概五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臭水沟终于逃了出来,他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
为了这自由他足足努力了19年。很多时候不是不行,而是过早地就放弃了,放弃了希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逃出你的肖申克。不管用多长时间。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