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的班干做到这学期觉得班干的活计就那么回事,毫无新鲜感了,因此消极怠工,甚至比如同新晋班干的主动性还不如。
在一个岗位待久了,就有了职业倦怠感。上上不去,丢又丢不了,慢慢陷入迷茫的境地。
不禁开始疑虑:开始工作时的热情哪里去了?
是啊,那时候豪情壮志,激情满怀,计划连篇,早起晚睡,加班常态。
为什么干着干着就干不下去了呢?
回头看看那些一直坚持三年五载的人,不是升职就是加薪,哪怕追女朋友追个三五年的,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禁再次慨叹龟兔赛跑的真理,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啊。
可是为什么努力着努力着就坚持不下去了呢?
是目标的遥不可及,还是新鲜感缺失,亦或是自己本来就不是那块料,再怎么努力也不行,无非早一点认清了现实?
错!
我认识一位写网文写了十年的写手,成绩不上不下,既没有成为大神,也没有扑街烂尾,更不是找不到其他的工作。
但是为什么一件事情可以坚持十年?
他告诉我---热爱。
网文符合了他内心的需求,因此他坚持了。
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的内心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符合内心需要的事物才会长久坚持,而不是一腔热血。
现在,重点是:我的内心需求是什么?如何和我当前坚持的事物挂钩牵连?
比如说:上学期做了班干,这学期做不下去了。
那就要分析上学期为什么愿意做?是出于管理学生的驾驭感,还是获得家长老师表扬的需要?
如果为了获得表扬,当表扬的次数达到心理满足临界,就不会再努力了。
就好像之前吃不饱,现在很容易就吃饱了。
如果出于管理学生的驾驭感,现在学生容易管理了,服从管理了,没了竞争对手,也就没有了价值感。
这么说来,产生懈怠也产生得理所当然。
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任何事物都是螺旋上升的。
当对方获得表扬次数达标了,我们就要提高表扬标准。
当对方管理同学驾轻就熟,我们就给他加大难度,让他管理到和他一样认真努力优秀。
就好像给驴子鼻子前钓上一个胡萝卜,不管他怎么前进,都够不到,却又要马上够到。
只有符合内心需求才是适应人性的。
那么职业倦怠感该如何克服呢?
按照步骤
一、先分析为何倦怠。
二、再分析之前为何积极努力,努力工作能满足什么内心需求?
三、现在需求满足了吗?
分析原因。
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预期或者降低预期。
欢迎留言评论,多多指正。我们一起思考进步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