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已至,腊月在望
数九寒天时,年味渐浓
习惯了行色匆匆,忙忙碌碌
突来一场凛冽的北风带来丝丝乡愁
今天,甚是想你
久违了,我的故乡……
——十一
久违了,我的故乡大概是因为最近父母轮番打电话问我今年是否回去,或是新闻里播放抢票高峰的渲染,亦或是某个朋友发的两碗凉粉的照片,也或者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那个远在千里,既远且近的家,抑或是故乡,这几日,于我,甚是想念,很想早点带着丸子回去看看那些我爬过的山,走过的路,摘过的花和果树,和他讲一讲我儿时的趣事。想来,这些年,它的变化应该不小吧,那些山、那些水、那些路,那些花和果树,那里的一切,大概早已不复往昔了,不知道再回去时,是否还能清晰地辨别。我一边希望着它能变得越来越好,一边又从心底里希望它能尽量保持原样,这种心情就如席慕蓉那句“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随着岁月的变迁,对故乡的印象,确实日渐模糊。
如果说故乡的山水变化之大,让我颇感失落,那么实在值得我庆幸的事便是故乡的美食,至少它们的色香味还是一如往常,从火锅到麻辣烫,从凉粉到酸辣粉,从水煮鱼到回锅肉,从三角粑到锅巴洋芋,从腊肠到腊肉,从烧白到糯米夹沙肉……每每吃到,儿时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我从来不敢自诩自己是吃货,因为对食物实在没有太多的讲究,唯有面对故乡美食的诱惑,我是毫无半点抵抗力,勉强称得上半个不讲究的“吃货”。古来人生四大喜剧之一便是“他乡遇故知”,岂知久居他乡,若偶能觅得一两家正宗的家乡菜,那可也算得上是一大幸事了。
可到底那些美食才是最具特色的故乡美食,思来想去,一个“最”字,总归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加之年味渐浓,不如在此列出相对来说比较有特色的且具有一定年味的各色小吃,以为自己解馋。
久违了,我的故乡久违了,我的故乡
久违了,我的故乡
凉粉、凉面、酸辣粉
距离上次回老家又两年有余了,记得那一次回到家放下行李,见过家人,第一件事便是鼓动丸子爸爸飞奔至楼下的凉粉摊,虽店面扩大了几倍,可生意还是一如从前那般火爆,随便找一个位置坐下,我快速点了豌豆凉粉、红苕凉粉、酸辣粉、凉面各两份,老板笑着说“两位是刚从外地赶回来的吧”,这阵仗不被看穿也难……想来,像我们这样外地回来一顿大快朵颐的客人早已不知来了多少个了吧。小吃中,个人首推凉粉系列,以上四样,各具千秋,实不忍厚此而薄彼。
久违了,我的故乡久违了,我的故乡
久违了,我的故乡
三角粑、锅巴洋芋
记得小时候两个三角粑3毛钱,好吃不贵,养胃健脾,绿色健康,算得上儿时的一大零食,老板娴熟地翻动着烤夹,不一会儿就烤好,打开夹板的那一瞬间,一缕白气夹杂着醉人的甜香扑面而来,老板快速夹出两个三角粑用纸包着一边递给我,一边提醒小心烫着,我小心翼翼地接过纸包,仿佛整个冬天都充满了一股甜暖之气。上次回家,买了几个,价格涨了好几倍,也不再是用纸包着,但好在味道没变,还是当年那个味道,真好。
对锅巴洋芋的印象始于高中时代,瘦瘦高高的地理老师承包了学校的二食堂,上午下第二节课,有二十分钟休息时间,全班一大半女生便蜂拥到二食堂,五毛钱一小碗,大致是把土豆蒸熟后再回锅拌以辣椒、味精、酱油等翻炒至表面微黄,起锅时再根据个人口味加些许陈醋、香葱,那味道,简直是绝了,自那以后,我似乎再没吃过比这更好吃的土豆了。
锅巴洋芋又名炒土豆,各地应该都有卖,北海也不例外,前些日子慕名去图书馆旁边的一家店里点了一碗拌土豆,色泽跟老家的几近相似,吃到嘴里,总觉得少了点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说不上来,除了本来的做法不同,更重要的也许是因为少了当时那份吃土豆的心情吧,紧张而又丰富的高中生活,一碗土豆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久违了,我的故乡久违了,我的故乡
久违了,我的故乡
腊肉、腊肠、梅菜扣肉、糯米夹沙肉
过年,走家串户,家家户户一定少不了的菜是腊肉腊肠,烧白以及糯米夹沙肉。似乎少了这几样,便会觉得少了几分年味。偶尔几家还会暗暗较劲,看谁家的腊肠腊肉色泽最好,味道最香,辣味最合适,哪家的梅菜蒸出来的扣肉最是受欢迎,哪家夹沙肉最是肥而不腻,杯盘交错间,较劲之余,整个年味也就出来了,过年,应是如此。
久违了,我的故乡久违了,我的故乡
久违了,我的故乡
火锅、水煮鱼
对于无辣不欢的重庆人,火锅和水煮鱼受欢迎程度自不必多说,过年,约上家人和三五好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人准备食材,小孩负责剥蒜理葱,待一切齐备后,一起围坐锅炉前,一边涮着火锅,一边叙叙家常,一边聊聊这一年所遇的趣事和彼此的变化,一边互夸着对方的小孩,麻麻辣辣,红了脸颊,暖了心扉,如此,这个年才算真的有味。
我把对你的思念藏在吃过的美食里……
久违了,我的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