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浪地球》火的一塌糊涂,我先看了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昨晚又看了电影。不得不说,这样的想象力,太令人震撼了。
综合小说和电影的情节,且听我说一下故事梗概——
科学家们观测到太阳的变化,通过精确计算,发现太阳会发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那时候地球会被汽化。
为了拯救人类,必须移民距离地球4.3光年的半人马座比邻星,移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飞船,一种是想办法把地球推过去,成为半人马座比邻星的行星(小说中说是成为“卫星”,我觉得成为“行星”更科学,因为半人马座比邻星是恒星,围绕着恒星的应该是行星)。
最终“地球派”战胜了“飞船派”,“流浪地球”计划开始实施。这个计划分5步,将要延续2500年、100代人:
第一步是刹车时代,用地球发动机让地球停转,这一计划用了42年;
第二步是逃逸时代,使地球飞出太阳系,大概用了五六十年;
第三步是流浪时代Ⅰ(加速),地球在外太空加速,飞往比邻星,要用1800年;
第四步是流浪时代Ⅱ(减速),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开始减速,需要500年;
第五步是新太阳时代,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需要100年。
小说的主人公出生于地球刹车的时候,小说主要讲述了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和流浪时代早期的故事,后面的2000多年只能一带而过。我感觉这是一个写小说的技巧,如果把2500年都展示出来,那要换好多次主人公,不现实也划不来。
电影虽然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但其实只是以小说为背景,选取逃逸时代的一个节点(就是地球经过木星的时候)来展开故事。其实在小说中,关于地球经过木星这一段很简略,也没有太大的惊险。这也是这部电影高明的地方,必须集中矛盾,在2500年的历程中选择一个节点来展开,同时也为第二部留下余地。
除了情节,我认为小说和电影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别,那就是——在“流浪地球”的年代,人的感情是会变得冷漠,还是和现在一样热烈?
在小说中,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人们不再关注爱情、友情、亲情,出轨这类事大家也不以为意。学校也不再开设艺术、哲学课程……
而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亲情、友情的力量(有没有爱情我倒是忘了),团结的力量。课堂上还会学习朱自清的《春》。虽然生存的环境天翻地覆了,那种人类的感情和精神还是一如既往。
小说中的世界,是一个科技主宰一切,感情冷漠、文艺荒芜的冷冰冰的世界;而电影中的世界,是一个有血有肉、在感情上和今天毫无区别的世界。
我能理解这种变化,在拍电影的时候,为了让情节更丰富、或者照顾票房等因素,需要煽情,需要有感情的烘托,因为毕竟电影是给现在的人看的,需要表达现在人的感情。
这么说来,是不是小说中的世界,才是“流浪地球”时代的更加真实的世界呢?我想可能至少大刘是这样认为的。在死亡的威胁之下,活下去成了第一目标,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人可能就不是人了。或者说身体和智力上还是人,而感情上就不是人了。或者说感情上也还是人,只不过不是那么感情热烈的人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大刘认为那时候会感情冷漠,讲的也不一定对,毕竟这都是想象中的情形。
“流浪地球”是想象出来的,但极端情况总是有的。在极端的情况下,人到底还是不是人呢?
我真的不愿意活在一个冷冰冰的世界里,没有了感情,没有了文艺,没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