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45798/aafe1fa35c540834.jpg)
导读:回城后献公多方考察继承人选,国后欲让两子回宫,交代传国之事,以防万一。同时,世族私议,老太师甘龙默认众人支持赢虔。对于即位,献公似已心下有底,女儿荧玉对公父伤势却是备加担心。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争之世栋梁才,各有所长两公子”(五)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少梁之战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争之世栋梁才,各有所长两公子”(五)
一般来说,当君主在选择下一任继承人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那个一定是跟自己很像的孩子,其他的因素都要靠后。就像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他一直吵着说太子刘盈不像自己,而赵王刘如意更像自己,因此,他想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就是一个明晃晃的例子。如果秦献公想要找一个跟自己很像的人,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一定不会是嬴渠梁,而是赢虔。但是秦献公最终没有选择赢虔,这就说明了,他要找的人并不是要像自己,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带领秦国走得更远的君王,而不是一个自己的复制品。
在这件事的考虑上,秦献公真的谨慎到了极点,他招来朝中的老臣上大夫甘龙。甘龙论资历是秦国的老臣,政治阅历非常丰富,秦献公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常常和甘龙一起探讨。
这次这件事和往常的事情有些不同,他不想听甘龙的最终答案,他只想知道在甘龙看来,自己的两个儿子究竟有着怎样的特点,其中有什么是自己还没有考虑到的。于是他关起门来,屏退左右,问甘龙对两位公子有和看法,哪一位更适合接替自己的位置?
甘龙长篇大论的分析了许多,秦献公也听得很认真和仔细,但是就在甘龙即将要得出结论的时候,却传来了秦献公的鼾声。
秦献公真的是睡着了吗?他只不过是不希望甘龙说出那个最终的结果,他只需要他的分析,甘龙的结果并不是自己的判断,所以,未免自己的决策受到打扰,他只能选择用这种方式打断了甘龙的解说。
最后一幕我们看到的是“秦献公和女儿荧玉的沟通”。公主荧玉可以说是《大秦帝国》里的一抹亮色。荧玉是秦献公的小女儿,嬴渠梁和嬴虔的小妹。开朗阳光,不带一点娇气的性格,倒还颇有巾帼豪侠气概,且心怀家国,为了国家和爱人可以做任何事。
她是公父心里的宝,眼里的珍爱。献公身中狼毒箭,却把两个儿子留在外面,王后说:“此紧要关头,不立太子,儿子们不在身边,怎么是好?”献公对王后说:“女儿荧玉最像我,不行立个女王如何?”。
在这一幕里面我们更要注意两个细节。第一,秦献公说十八年没有为女儿过过一次生日。所以,什么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稻盛和夫的话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个世界想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哪有什么捷径。十八年连为女儿过一次生日的机会都没有,就知道秦献公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但努力的同时,方向要正确。
第二,当秦献公没有时间去陪伴女儿荧玉的时候,荧玉的教育是没有落下的。荧玉反而非常的懂事,知书达理。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质量,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秦献公:黑伯,今天是什么日子?
黑伯:今天是冬月十三。
秦献公:冬月十三,还有三天就是你(荧玉)十八岁的生日。
荧玉:阿大,你还记得女儿的生日。
秦献公:十八岁,十八年了,阿大没给女儿过一个生日。
荧玉:阿大,女儿知道,女儿在你心里。
秦献公:十八岁,你阿大要给你做个大行冠礼,亲手给你加冠,加冠成人,你就可以做新娘了。
荧玉:阿大,女儿不要嫁人,女儿只想陪着阿大。
秦献公:傻孩子。
荧玉:阿大,女儿给你唱歌如何?
秦献公:好啊!
荧玉:说,想听哪支?
秦献公:阿大听过的歌不多,只听你娘老唱的那只歌。当年每次出征,你娘都要唱的。
荧玉:你爱听吗?阿大。
秦献公:爱听,可是这歌词我记不住了。
荧玉:阿大,女儿知道,你听……
秦献公:好,唱。
荧玉唱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秦献公:哈哈哈,我也想起来了。我心伤悲,上天莫知。
……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后面的一幕“荧玉唱歌给献公听”,荧玉唱的这首歌是什么?我心伤悲,上天莫知! 我们说过这个时候的秦献公是在与生命赛跑,献公连死都不怕,他怕的是身后秦国的这份基业由谁来传承。
很多人说毛主席这一生诗词写得非常好,其实我们忘了主席写下最后一首词《诉衷情》当中最让我们用心去思考的那一句话,“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一个人打天下不容易,治天下更不容易,如何把自己的努力传承下去,所以秦献公他此刻担心的不是谁来接班,而是谁能平稳地接班。选嬴渠梁看起来是最好的选择,但嬴虔最像秦献公,而且嬴虔是长子而且又是军方大将。
嬴虔即位既是顺理成章也符合老世族们的想法。从秦国长期的发展来说,赢渠梁必定是最好的选择,但从从短期来看秦献公担心的是嬴渠梁在朝中得不到老世族的支持,秦国内部就有可能会引起一场更大的风波。
毕竟秦献公已经有过秦国四代乱政的教训了,那秦献公又该如何选择,如何处理?我们在这一幕当中学到了选择接班人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人,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战略,考虑的是远虑还是近忧?
但在管理中我们除了战略层面,在战术层面我们更要记住我们要提拔什么样的人,我们提拔的不应该是那些唯命是从、听话照做的“好好员工”,这样的人做员工一定很好,但这样的员工他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我们提拔管理者应该着眼于目标,着眼于贡献,把事情做的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嬴渠梁对于秦献公的决策他会有不同的意见,但他总是在服从秦献公的命令的时候,把事情做到正确。
而选接班人更要基于战略,基于目标去做选择,把事情做的不一样。更要去思考如何为接班人做好最好的战略铺路,如何在最动荡、人心向背的时候做好平稳的过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