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23611/26215e6151afbb60.png)
本人的观点:
中西医是建立在两个不相同的认知系统上的,不具可比性,没有对比意义上的优劣高下。其各有精华又各具不足。
上节说了文化演进导致认知的差异,文化人类学涉及面很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本文只是极简的引用,下面试着从认知方面说明一下。
认知系统的差异
西方文化用的是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论体系(这里说的科学方法没有褒贬之意)。追求的是事物的确定性。科学自有一套方法来做推演证明,它采用的是大数据样本的统计(医学上就有大规模的双盲测试),选择了最大公约数,从概率意义上讲有其正确性。但无论多么严谨的方法总有万一,何况人类的认知也在无限的接近本真,但总有一些的不确定性,因此才有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这就奠定的会有万一的不确定性。
科学的分科使得科学走向精细化的方向,同时带来目标窄化的倾向,这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有其合理性。但任何方法一旦实行必有其狭隘。现在的科学方法总体上走向了孤立,有了为研究而主观的数据培养和筛选,用以固化研究结论,具有排他性的倾向。这对于复杂系统的探究,就会有不确定的或然性。
基于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论体系,有着概率论意义上的正确性,有着精密意义上的准确性。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传统上的,是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演绎趋势。
中国文化由于农业文明社会的封闭性以及大规模的社会协作,使得人们用智方向在于协调自然物候条件与我们的关系,以及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方向趋向于宏观的事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演绎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产生出“八卦”“五行”等学说。
这也是中医多用自然界中的各类现成的动植物做药的原因,并把人体置于一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把疾病跟气候等联系起来分析的原因(阴阳五行的理论)。由于物候条件的相关性有强弱的梯次之分,有些是弱相关性由于人们的感知的差异无法直接体验,使得事实关联性没法得到有效的验证,这也使得中医有经验医学之称(老中医现象),而且,理论中有了许多不能得到精确证明。
总之
西医以逻辑证明为目的的科学实验体系,虽然有其严谨精确的特性,却忽略了作为活体的人体受外界影响。治病也只强调目的性,其中可能会忽略整体性,即人体各器官的勾连性,由于两害相权,有时西医确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中医由于目的性不够强,效果也差强人意,又因为强调客观条件的整体影响,使得治病没有较简单的方法可供借鉴,医生的经验就成了治病的依据。也正因为强调了客观物候的原因,较重视协调性(中医的调理),两害相权的局面较少的出现(或不构成主要的选择条件),精确时效性相对也差。
这里只是就人类的认知不同来试着解释中西医的差别,由于没有专业知识的基础,就不以实例做注解了。
下节试着解释一下中西医的差异化及个中利弊。
《未完待续》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