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第一节,我的课堂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如此不提前吱声,就一头闯了进来。好不礼貌!
幸亏我上的是练习课,学生在做练习。
新的一周,第一天,第一节语文课。大部分学生正在埋头攻克《说明检测》上我所布置的两道语言实际运用类真题。讲台上,我伏案,再次圈划,研判,总结去年同类的两道中招原题。
当此刻,室外的阳光格外明媚,室内就显得愈加明亮与宽敞。窗明几净,微风拂面,鸟语花香。踏实学习的孩子,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专注学习的美好与快乐,是四月的芳香与盎然,是即将扬帆六月的梦想与希望。
“啾啾,啾啾!啾啾,啾啾!”
一声近且清晰的鸟鸣,打破了教室里的静谧。
举头环顾,正见一只黑背白腹的小雀,尖尖细爪攀在梁上,许是水泥梁忒光滑,许是同学们交头接耳又齐刷刷地仰头把它惊吓,转眼它就“扑棱棱”飞向教室前面右墙角的监视器上。
离得我近了,确定看清了它有着黑衣裳、白肚皮、剪刀似的尾巴,黑黑的脑袋上,藏着同样黑黑的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这独具一格的标配,应该,居然,就是燕子呢!
“是燕子吧?”
“是燕子。”
“关乎燕子的诗,你记得有哪些?古诗中它总是代表着什么呢?”
宋晏殊吟哦“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唐白居易浅唱“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清陈忱慨叹“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还有那些“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伤感,“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的坚贞,“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幸福,“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空旷。
......
古人写燕子的诗句有太多,从大家脑海中已知已记的,再到我用手机百度搜索与大家共赏同析。因时而为,方不负燕子此行光顾。
“扑棱棱,扑棱棱”这只小燕子,再次攒足了劲,从前窗飞向后梁,复从后梁飞向墙顶电棒,它是在寻找合适的位置来把家安吧!
“这是准备筑巢的吧?”
“这是准备筑巢。”
百科查询,燕子是与人类最亲近的鸟类之一,它们常常把自己的鸟巢不作任何隐藏的暴露在人面前,甚至还喜欢把巢建在人的住所中。诸如房檐下,屋梁上。人们一直把燕子看作是一种有美好寓意的鸟,因此在许多地方有“燕子不进苦寒门”的说法,换句话说就是只要燕子在谁家安家,就证明这一家比较的富有。
我想富有倒不一定,但人们追求富有的梦想应该一直都在。
记忆里,燕子应该属于乡下!田间电线上,人家屋檐下,只要是季节,总有会燕子的身影。
有一年的春天,我家堂屋走廊房梁上,就曾筑起过一个燕子窝,像是半个泥碗扣在了梁上,只在上部留下指头粗细的一道缝。后来一段时间,不知从哪天起,里面陆续探出了几颗小脑袋,父亲是少见的格外欢心。但他的严厉叮嘱,瞬间就浇灭了我要捅下来养几只的念头。少小时节,实是怕了信了那些“捉燕眼会瞎”的梦语谶言。
如今,生活在城市林立的高楼里,燕子及燕子辛勤筑巢的情景属实难以看到。但已然很幸运,今天,在四月将尽的日子里,在我与学生共同筑梦的课堂上,能与这只小燕子邂逅。
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它能在这里牢牢地安家,师生备战中考,在紧张复习之余,听一听它呢喃歌唱,该是多么美好。
呢喃未来,歌唱美好。好一位不速之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