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洞察人间百态 33-8
“死而不亡者寿”出自《道德经》第33章,意思是说,是指身死人不亡,体消名还在,声存世间,寿比南山。 生死活命都是人之常情,生离死别,新陈代谢都是世间常态。注重躯体和肉身,就会随着死亡而消失,注重思想和灵魂,就会死而不亡,名存世间,寿比南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最高价值,也是区别于动物的核心标志。
“死而不亡者寿”是指创立伟大思想,文化经典,流传千古,流芳百世。人死不可怕,因为那是必然,命数,也是自然;可怕的是灰飞烟灭,销声匿迹,留下财宝可以让子女记住一时,树碑立传,可以让旁人缅怀一阵,著述立说则能启迪智慧,教化民众,也能名垂青史,寿比南山。
百姓立身求生,商人创业求利,君子立说求名,圣贤立论有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消耗资源,浪费能源,常人求财,取之有道,创造物质财富,改善社会生活,文人著书立说,宣传思想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圣人创建思想体系,照耀人类的发展前途,启迪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带来繁荣幸福。
美剧《天地冲撞》中,最后关头,宇航员决定撞向行星,用同归于尽的方式,拯救地球,大家大义凛然,却也悲伤痛苦,船长说,我们的死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的名字或许可以留在学校的课本上。这就是寿比南山,就是。
“死而不亡者寿”是很有意义的价值观念,可惜由于从古到今,太多的革命,太多的造反,太多的颠覆;摧毁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悠久的文化传统,精彩的学术理论。残酷的焚书坑儒,激烈的批到批臭,过多的推陈出新,过分的创新颠覆,破坏了文化进程,打乱了思想演化,严重地损坏了经典思想和古典智慧的价值,也使君子文人失去了智慧创作的兴趣,天纵英才的灵感,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变成支离破碎破碎,光怪陆离的大杂烩,也让中华民族的人民失去了共同认可的思想灵魂。
“死而不亡者寿”是老子思想的千古不朽的一部分,当权者应该遵循这个哲学命题,营造宽松的环境,友好的气氛,开展自由研讨,学术辩论,循序渐进的方式,温柔演化的过程,逐步孕育出,亘古不变,千秋万代的,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灵魂,营造正人君子,爱惜名誉,珍视延寿的氛围,发挥他们的思想文化建设的作用,鼓励他们身后留名,死后立碑的诉求,形成符合天理大道的,适合中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价值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