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一些热病的症状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热病第二十三1

一些热病的症状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热病第二十三1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4-14 13:32 被阅读0次

    一些热病的症状及治疗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偏枯病出现半身不遂而疼痛的,如病人言语如常,神志清楚,表明病邪尚在分肉和腠理之间,并未入里。治疗时可以让病人卧床并发汗,再用九针中的大针治疗。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就可以康复了。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痱病的症状,身上没有疼痛的感觉,四肢弛缓,不能屈伸,神志有些混乱,但不严重,语言虽然模糊,但令人可辨,这样的病情较轻,尚可以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已经不能言语的,就难以治疗了。

    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如果痱病先起于阳分,而后深入阴分,治疗时应该先取阳经,后取阴经,对于痱病的治疗,针刺的程度应该比较浮浅。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热病的第三天,如果气口的脉象平稳,而人迎部的脉象躁动,这是邪在表而未入里,治疗可选阳经上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进行针刺,以祛除在表之热邪,使邪气随汗而解同时实其阴经,补益其阴精的不足。

    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发热很严重的病人,气口和人迎的脉象都显得很沉静,此为阳病见阴症,一般不允许针刺;

    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如果还有针刺的可能性,就必须用疾刺法,虽没有汗出,但依然可泻出热邪。所谓不能针刺,是由于脉症不符,而见死症的征象。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当热病已发病七八天,其脉象躁动,病人气喘而头晕眩的,应马上针刺治疗,使汗出热散,应取手大指间的穴位浅刺。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当热病已发七八天,病人脉象微小的,是正气不足的表现。病人尿血,口中干燥,是阳盛阴竭的证候,一天半左右就会死亡;若是见到代脉,是脏气已衰的表现,一日内就会死亡。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热病已经出汗,可是脉象还是躁而不静,气喘,并且不久热势又起的,不可针刺。若是气喘加剧,也会死亡。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当热病发病七八天后,脉象已经不躁,或是有躁象但不散不疾者,是邪气仍在其体内,在后面的三天之中能发汗的,邪气会随汗而解;若是三天后仍未汗出,是正气已衰,到第四日就会死亡。在没有得汗的情况之下是不能针刺的。

    (原文)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今天学习了一些热病的症状及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些热病的症状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热病第二十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mb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