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大同市管辖,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下游,浑源始置于西汉,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浑源自古人杰地灵著名的五岳之一北岳恒山、悬空寺、永安寺以及李峪青铜器、毕村汉墓,都是享誉国内外的人文景观,当人们对浑源这些著名景点甚至浑源凉粉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在浑源还有一座建于盛唐的古瓷窑。
浑源窑县志中记载浑源自古生产陶瓷器皿,历史悠久也遍布县城的周围,尤以城南为最,明代《大明一统志》乾隆《浑源州志》皆有记载,冯先铭、水既生、李知宴、任志录、孟耀虎等古陶瓷研究专家都对浑源窑做出过高度评价和认可。1977年故宫博物院的几位专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中国各省分布图发现了几乎连在一起的大磁窑、青瓷窑、古瓷窑的地名,他们象发现新大陆一样,驱车来到晋北浑源进行考察,发现了浑源界庄村和古瓷窑村。
1997年9一11月山西省研究所对浑源县东南的界庄古瓷窑遗址进行调查试掘,窑址位于县城东南界庄村与古瓷窑村之间延绵数里,这两个村都座落在恒山余脉,山上有便于烧窑的原材料和燃料,山下便是湍流不息的唐峪河,这为浑源窑的烧瓷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界庄窑生产年代主要是唐、辽、金,现简单介绍一下产品情况:
唐代:1、釉色以青、青黄、酱、白、黑、三彩、绞胎为主。2、胎质分浅灰和浅黄两种灰胎较细不施化妆土黄胎较粗施有化妆土,施釉多不及底,底为玉壁底和饼足和圈足的三种,饼足边缘皆斜削一刀。3、器型有碗、罐、钵、执壶、瓶、炉、缸等,常见内白外黑器内三支烧的玉壁底碗和黄釉敛口钵,4、装饰工艺执壶和钵上见有席纹,三彩壶嘴有用兽头做装饰的。
唐代三彩执壶 唐席纹执壶辽金:1、釉色以白、黑、青、酱褐色、以及仿钧、黑彩绞釉等。2、胎质分灰白、白、粗黄胎几种个别白胎特别细近似定窑白胎,白胎细腻者皆不施化妆土,施釉有的及底也有满釉仅圈足露胎,白釉盘多为支钉烧法,器内留有支钉痕。3、器型有碗、盘、瓶、罐、炉、枕、钵、缸、盒、玩具、人物瓷塑等等,多见一种印花瓷枕图案多为鱼化龙或人物故事,孩儿枕,人形执壶亦也有发现。印花盘工艺精良。4、装饰工艺有印花、剔刻花、画花少见,还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镶嵌工艺,在国内尚属罕见。5、装饰图案涉及曲带纹、回纹等几何纹饰。龙纹、鱼化龙、鱼、鸟、鹿等动物图案。婴戏、美人鱼、人物故事等人物类图案。
镶嵌青瓷浑源窑历经唐辽金元几代,经过唐代前期的扎实基础到了辽金时期已发展成为北方地区较大的窑场,恰在此时辽王朝把大同升级为五京之一的西京,更加推动了浑源窑的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得浑源窑得到了更加的升华。
民俗类 民俗类浑源窑瓷塑可分三大类,1、民俗类,多为白釉且釉厚处发青接近于定窑的泪痕,胎质较细发白灰,尺寸多较小,儿童形象多,题材极为丰富有敲击各种乐器、抱狗的、抱鹅的、抱花瓶的、拿大刀的、小儿骑坐长者肩上的、哺乳的妇女、搂着肩的两个小娃娃、骑马的儿童、骑兽的儿童等等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特别贴近生活,别有一番情趣。
民俗类2、佛教类瓷塑、胎质釉色与民俗类瓷塑一样,涉及佛祖、菩萨、弟子、罗汉、沙陀、护法等。佛祖和菩萨、罗汉多端座于饰有花边的方台或束腰仰莲座上,个别有背光背光上有人物图案图案多模糊不清,佛祖多面形丰圆饱满,螺发正中有髺珠、大耳垂肩、手施法印、坐于莲花束腰座上。菩萨像有坐和站两式,多头戴宝冠,宝冠中饰小化佛、慈祥庄重、衣纹繁缛、胸前饰璎珞、手持法物。罗汉像做的也十分生动。
佛祖像 自在观音像 菩萨像 罗汉像 弟子像3、其它类,动物类瓷塑见有犬类多瘦,可见胁骨,狮子等。还有人形抱鹅执壶,人首摩羯执壶等等。片状菩萨像近似擦擦。
观音饰件浑源瓷塑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不仅有肋于了解辽代佛教的宗派发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契丹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以及生活风俗和价值观取向,辽金时期的西京做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重地,佛教文化也极为盛行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可为证,浑源窑瓷塑亦也为证。
恒山余脉 唐峪河畔
界庄古窑 烟启盛唐
三彩绞胎 皆为名品
辽金至元 更创佳绩
珍品无数 熠熠闪光
黑釉剔刻 堪比西夏
镶嵌青瓷 国内屈指
人物瓷塑 形态各异
仿钧类定 绽放异彩
模印瓷枕 别出心裁
养在深闺 知之甚少
守望宝藏
弘扬光大 尚需努力
【知识共亨】说瓷~浑源瓷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