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
【5-2】随笔|苏州劝农往事

【5-2】随笔|苏州劝农往事

作者: 风清不扬81 | 来源:发表于2024-08-11 05:00 被阅读0次

【原创非首发,首发《苏州杂志》,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长期欢迎哦】

任何时代的地方领导,要是不抓生产、不拼经济,那肯定不是好领导。工业时代抓工业,信息时代抓信息,数字经济时代要抓数字经济——很自然的,农业时代必须抓农业。正如《史记》所言:“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劝农使之类的官职,秦汉时期即有设置,但直到宋朝初期仍为一时之政,感觉重要时就抓一抓、不重要时就放一放。尽管宋太祖《劝农诏》早就强调“永念农桑之业,是为衣食之源”,但丁谓进言之前,并无常设劝农职衔,更无配套人员编制。

直到丁谓进言以后,宋代的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都有了“劝农使”职衔,通判、知县也逐步有了“劝农事”“劝农公事”职衔。比如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父亲赵与訔,其仕途最后一站即“观文殿学士知平江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节制”,通俗说就是苏州知府兼苏州辖区劝农使——主要领导的职衔都加上“劝农”二字,自然体现国家意志、社会导向,农业经济必然迎来利好。

特别是从干部考核角度看,自宋真宗开始,地方官员有“劝农”职衔,便承担了教化民众不误农桑、妥善处理涉农诉讼、努力推广先进农技等责任,带来了主官主抓、大事大抓的无声鞭策。宋朝以后,元朝曾设“劝农司”,明朝曾有专职农官,清朝“督抚以下均兼此任”,劝农日益成为封建时代地方领导的普遍职责。虽然大家履职千差万别,肯定也不乏慵懒散,但起码在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绝对声势浩大,不然哪有如今散落史册的近百篇“劝农文”?

身处这强大的劝农势场中,苏州恐怕得益匪浅。汉末六朝以来,苏州经济已在稳步上升,唐代已是“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五代时期的苏州,“五里或七里一纵浦,七里或十里一横塘”,农田水利建设初见成效。宋代随着丁谓等人的进言被采纳,本就享有一定地利的苏州,更得天时与人和,自然撸起袖子加油干。

值得注意的是,这影响的深远可能延续了数十、数百年。单就苏州来说,只要想想当年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苏州知府们大力开港浦、疏河道,以郏亶、郏侨父子为代表的苏州人独树一帜的治水研究,还有苏式民间水车、耕犁的创制与改造等等,便能想到农业时代的苏州盛景。

丁谓进言三十年后,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他几经贬谪,卒于光州,归葬姑苏城西。又过了半个世纪,著名词人秦观撰文表示:如今都说吴越田地肥沃,但吴越古属扬州,若按《禹贡》记载,此地之田在天下九州中居于倒数第一,为何如今以肥沃著称?秦观说,吴越“地狭人众,培粪灌溉之功至也”。秦观的结论科学不科学,咱不好评价,但水利之便、“灌溉之功”肯定有的,“今以沃衍称者”更已成现实。

而这结果,只怕离不开那根劝农的指挥棒吧?

赵孟頫真迹,他是赵宋宗室后代

相关文章

  • 长春有个劝农山

    长春市区向东,大概30里左右,有一个劝农山镇。劝农山镇原来叫劝农山乡。劝农山镇下辖10个行政村,我的老家在东风村。...

  • 苏州往事

    最近被这多情的雨水灌醉了,雨不醉人,人自醉,为啥呢,感觉又像是回到了从前,为啥怀念从前,大概是过的不怎么如意,至于...

  • 喝一杯茶慢下来的茶时光很美

    《劝农》 年代: 宋 作者: 谢谔 ...

  • 苏州租房往事

    1 这几天,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大中城市房租暴涨的新闻。 虽然我没有在北上广工作过,但是偶尔出差经过那里。大城市的生活...

  • 差旅往事——苏州

    真没想到苏州园区和吴江区离着苏州市区还挺远的,可我要去拜访的客户一个在园区,一个在吴江区,住的酒店订在了姑苏区。当...

  • 减肥打卡5

    5-2

  • 【光与影】苏州园林美如画

    苏州园林美如画, 天堂苏杭咫尺间。 随笔/恒之馨

  • 苏州随笔

    喝酒和喝多了酒感觉是不一样的 温水温暖着胃 再抽根雪茄就完美了 自恋的人很容易迷恋上自己工作时的状态 年轻时 喜欢...

  • 峰会行

    (2016苏州头马峰会随笔) 苏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说到苏州,让我们总能想起西施,想起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在这秋...

  • 差旅往事——苏州(2)

    前些天午饭后跟两个女同事BC坐在工位上闲聊,我跟B都说C是90后。没想到C说她并不是90后啊:“我是86年的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2】随笔|苏州劝农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ta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