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小城市的律师,所接到的讲座邀请基本以普法为主。进行法律讲座既是一个很好的个人形象展示途径,也是有效且"体面"的案源拓展办法,所以对于遇到的讲座邀请一般都会尽量安排好时间去讲,并尽已所能讲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3619193/795eb94274cd6be2.jpg)
(一)来源:日积跬步
讲座的机会往往来自日常工作交往,特别是在参与带有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法律宣传、公益调解等)或者有发言机会的会议之中,因为自己积极参与和发言而带来相应机会。
做律师之后觉得律师特别多,微信朋友圈一刷全都是律师,但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是不容易找到律师的,所以通过比较正式的活动把自己"推广"到别人的朋友圈中很重要。
(二)准备:全面细致
在接到讲座邀请之后,先核对时间、地点、人数、时长、讲座要求、是否要做 PPT 和带笔记本电脑等细节问题。
确认时间是为了安排"档期",确认地点是保证自己能够按时到达讲座地点,确认人数是让自己有一个心理准备,确认时长是为了根据讲座时间来提前准备内容,确认讲座要求是按照对方要求的重点来"备课",确认 PPT 和是否需要带电脑则是细节衔接上的要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3619193/e2f997fb504b3da5.jpg)
(三)提纲:案例为王
确认以上各个节点之后,提前一段时间准备好讲座内容和 PPT 。一般会先根据讲座主题进行法律检索和案例检索,然后做一份 Word 版本的讲座提纲,再根据讲座提纲的内容做好 PPT 。
做两份文稿的原因在于, PPT 的内容一般比较精简,讲座提纲打印出来之后可以作为讲座时一时记不起来的"救命稻草",而且直接做 PPT 容易思路不清晰、不连贯,有一个打底的讲座提纲, PPT 做起来会更加轻松。
建议讲座提纲除了要点之外,还可以多找一些真实案例,契合主题的案例找到相应的法院判决书,摘选部分内容放进课件。
律师不是专业做 PPT 的,但 PPT 也是律师形象的一部分,我们至少要做到简洁、大气、清爽。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制作 PPT 的经验是可付费买模版,然后根据提纲组织内容,可以实现高效、美观。
在普法讲座中,鲜活的案例展示很重要,在刚做律师时和同行交流如何搞好讲座,同行也提到重视案例,还分享了一个经验——
"看着台下精神不集中就讲离婚和借钱,马上气氛就好了,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两方面的问题,百试百灵",实践后深以为然。
案例还可以作为过渡素材,讲座中如果忘词或者一时接不上来,可以马上延展一下日常法律风险预防的必要性,进而讲借贷的故事,如果借贷的故事讲完还没想起来,那就接着拓展婚姻和租房、买房的法律常识,直到在合适的时间点回到提纲上来。
(四)目标:完成为先
在讲座中声音不好听、内容太老旧等因素都不是对讲师打击最大的,对讲师打击最大的应该是面对听众的目光脑袋中竟然一片空白,咬牙思来寻去还是觉得没什么想交流的。
所以一定要准备充分,不要让自己在讲台上演默剧,即便是念完讲座提纲也比"这个律师搞不成、话都说不出一句"这种印象要好得多。
在进行讲座前一到两天会紧张很正常,提前紧张后,讲的时候会更放松。建议至少在讲座前一天试讲一次,讲出声把全部内容过一遍。
后就会越讲越好,毕竟第一次的难度最大。如果确实没有公开讲座、当众发言的经历,可以先通过在少数人面前进行练习或者找一些10-20人左右的会议多发言来找到状态、克服恐惧。
![](https://img.haomeiwen.com/i3619193/830cee4078d55a27.jpg)
(五)到场:协调配合
到了讲座当天,应该提前30分钟到达讲座地点和组织方进行对接,调试好 PPT 和话筒。
一般会和现场工作人员、记者同志加个微信,一方面是请他们帮忙拍照片传给我,用于后续做简报宣传;另一方面会把讲座的 PPT 、讲座提纲和相关的一些法律风险预防资料发给他们。
发这些材料有两个目的,一是请工作人员发到今天讲座人员集中的微信群中,便于听众了解讲座内容,二是方便记者后续的新闻报道。
随笔/恒之馨(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