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秋九月北京行第八天】——走进101

【金秋九月北京行第八天】——走进101

作者: 漫步云端常想一二 | 来源:发表于2019-11-26 05:38 被阅读0次

      昨天的跟岗培训收获颇丰,这更让自己对今天的跟岗培训充满了期待!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北京101中学,这所学校坐落在著名的圆明园内,南接北京大学,东邻清华大学,中国最高端的两所大学都是它的邻居,且不论学校自身如何,能够处于这样一个位置上,那其地位也必然是不可小觑的。

曾经对于这所学校的名气早有耳闻,可是从来没有走进过,今天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内心还是蛮激动的。这所学校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现代都市中独特的园林式学校。校内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5座,水面达1.3万平方米。学校同时拥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供12至18岁的青少年就读。截至2011年,学生总数约为3500人。目前另有双榆树、上地、怀柔3所分校。

前些天学习路过的时候远远的看到过学校的校牌,那只是一块朴素的长条形校牌,白色的底色上书写着黑色的大字,唯一不同的是在牌匾的左下角书写着“郭沫若”三个大字。看着那黑白分明的几个大字,心里不由得又想起了一句话——表面朴素的东西内容可不一定“朴素”。这几天见到的专家,听到的讲座,似乎都没有华丽丽的外表,但是哪一样都是“功底深厚”!人是这样,物也是这样。看似朴素的人开口便是华章,看似朴素的校名牌,却是文学家亲自题写,也许是因为在皇城根下,华丽丽的事物太多了,这里需要比华丽更华丽的朴素吧!

早上一进校门,电子屏上就红艳艳地呈现着一句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为何呢?而且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语,不只是出现在了校门口的电子屏上,更是出现在了听课礼堂的门厅墙上,原来,这一句朴素的话就是101的校训。而当初把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郭沫若亲笔题写校名后释其含义就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原来如此,你明白了吗?

可真是从校门到校牌,从校牌到校训都朴素如白丁呢。可是一旦走进学校,那一幅幅的照片,那一篇篇的介绍,从名人到教师,从教研组到活动社团,从学校基本情况到历年来高考的录取率,走近清华北大的率取率,无一不彰显着这里“往来无白丁”呢。据专家讲述,现在的北京已经不再攀比一本录取率了,而是比着看谁的清华北大的率取率高呢,啧啧,这还怎么说呢?走过一段很长的林荫大道,我们来到了一小片开阔的地方,这里应该是礼堂前了,站在这里环顾四周,校园的风景可真是美啊,别的不说,就那一排排高达笔直的树木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的,难怪学校的一名校长骄傲地告诉我们,他每天都会跑步,而且是每天围绕着“福海”跑步......这可是“宫廷级别”的跑步啊!谁人能比?

再加上学校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人为的设计布局,无论是那高高耸立的孔雀笼子,还是憨态可掬的羊驼,都是别有一番风景了。看着白色的羊驼悠闲地在草坪上觅食,同行的伙伴们纷纷拿起了手机拍照,更有人惊呼——太可爱了。我自己也很惊异,在校园里巡养着动物,饲养这孔雀,这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再往里面走,更加的惊讶,那一汪汪的荷塘层层叠叠的荷叶依旧挺立

这里不但是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而且这里还是历史悠久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起初于1946年在张家口建校,校名先后易名为张家口市立中学、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华北育才中学、北师大附中二部等。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并且由郭沫若亲笔题写校名,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这里我们没有被引导着四处观摩,而是直接进入了大礼堂去听课,听讲座,就连报告厅外的那座荷塘,还是课间休息处于好奇跑过去匆匆瞥了一眼,小路左边是古色古香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层层叠叠的舞女的群”,小路右边则是现代化的塑胶操场和绿茵茵的足球场,传统与现代只是一路之隔,红色与绿色也只是一路之间,可是却和谐地彼此映衬着校园的优美和洁净。

在明亮的礼堂里我们聆听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和诗歌的阅读教学。一位老师朴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我看来就是一节常态课,语言平平,设计平平,流程平平,可是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却不难发现其中暗含着当下最时髦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项目学习活动,一节课真的都是学生一直在说,老师显得很“清闲”,在学生交流汇报的时候时不时地说上两句,看不到老师的声嘶力竭,全盘把握,似乎老师一直在跟着学生跑,可是正是如此的“平平”却让我理解到了什么是以学生为本,理解了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老师真的只是导演。

无论是整本书阅读教学,还是诗歌阅读教学,还是校长的“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讲座,都一致地折射出一个观念——让学生动起来。而老师的职责就是交给学生一项任务就好,看似不负责任的做法,却无形中给了学生最大的学习空间,最大的训练空间,最大的收获空间。

一 本《红星照耀中国》,我们不但读了纪实文学的故事,了解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更是透过它看到了中国革命的红色革命立体图画,不但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叙写方法,更是通过几个人物让孩子们理解了中国革命中老一辈革命家的共同风采......一堂课就在学生不停的、滔滔不绝地诉说中,我们已经不经意地培养了学生的提取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拓展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而这一切不正是当下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吗?

整本书不肢解,不破碎,完整地阅读中学生收获了很多。

若说整本书阅读是无声地阅读,那么诗歌的教学就是有声的朗读。无声的朗读让学生思考,那么有声的朗读就是让学生想象。在各种不同声调,不同风格,不同声音,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我们读出了诗歌的意向,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读出了诗歌的主旨,读出了诗歌的意境,读出了作者的情,读出了作者的志,而老师只是说:你来读,你来读,你为什么这么想,你为什么这么想......一节大课下来,学生一直翱翔在想象天空里,叙说着各自内心的感受,从《观沧海》的豪迈,到《天净沙》的凄凉,再到《秋凉旷日》的乐观,同是秋景,却异于秋情。但无论如何学生在诗歌朗读的想象天空中越飞越高,乃至都不愿停下来,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如此的热情和兴趣驱使下,能有不爱学的孩子吗?能有学不好的孩子吗?我思忖着。

王副校长一上来便是直人快语——任何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活动都是好活动。这是一个研究型的领导,不但自己对语文教育专业有研究,有深度,有广度,有积累,同时还是一位有人文情怀的领导,可以毫不掩饰地告诉大家——学生研学去了很多地方,有很多地方是老师想去的,那就去吧,如果老师都没有眼界,那么学生哪里来的眼界呢?而我们的要想教好语文,就一定不能离开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只有将小语文变成大语文,将小我变成大我,充分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要愤要启,要悱要发”的时刻,有办法让他们愤起来,悱起来就好了......整个的讲座中依旧是朴素,朴素......

讲座结束了,可是大屏幕上的最后有一句话却久久回荡在心间——什么时候能将分数踩在脚下,你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看起来这是个消极的观点,但是看似消极的背后却道出了学习的真正目的,难道不是吗? 走进101,也走进了朴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秋九月北京行第八天】——走进1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ws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