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066/35da4fedc5d7b70b.jpg)
摘录:
橄榄拓扑
包罗万有,简单呈现,一涵全息,可生万种。
源头代码,编织无数,人人具备,人人可用。
思维地基,构建大厦,一种模式,衍生无穷。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066/da945632ebc8333e.jpg)
这就是我们做的橄榄拓扑这个东西。
它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作为教育来说将由工业化的教育教师为主导的这种灌输教育转化为学生为主导的体验式的学习了;那么由精英管理大众服从这种模式,工业化模式,就会转变为大众自运转、自管理的这种模式;那么读书呢就是以书本知识为主,那么它会转化为读者自行消化理解的模式;那么以专业为主会转化为全行业贯通的特征;那么我们出发也是从枝叶出发会转化为从根本出发,刚才讲了我们做农业的就从农业出发,那么医院里边眼、耳、鼻、喉科只管五官,别的他不管,但是用了我们这个拓扑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它是个DNA 模式,就是从根本出发;那么分支多模式思维产生多样性,会转化为源头一个模式产生多样性这种方式。总之这个世界会从这么简单一个思维的模式就逐渐的把各行各业提升改变以后就会有整个社会由工业化会转化为真正地互联网社会。
所以说我们研发了这么复杂,全世界地跑,最后实际很简单,就搞了三条线,就这么简单,谁都知道,但是很不简单,非常不容易。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比如说老师教育,教一节课,那么把这一节课可以分成很多要点,要点是什么呢?就是最基础,最基本的点,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是个两个要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066/f380e90ac71d15d1.png)
比如说教一门课,这门课有50个要点,每个要点呢老师备课时候就给它写点背景知识,然后把这个要点就要转化为一个橄榄拓扑,就设计一个橄榄拓扑,这个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要和现在学的知识它要结合起来;然后一定要写案例,为什么呢?大家对理论一般都不感兴趣,但是案例都很感兴趣,一看就喜欢,就容易懂;那么后面,比如说这个做好前面老师一讲;后边呢让学生呢就画这个橄榄拓扑就好了,书本上这个要点实际上呢它已经说完了,后面是主要让学生把自己脑子里面的东西再根据你的要点拓扑画出来,把脑子所有知识都画出来,效果就很好;然后可以小组答辩;留作业呢,就是回去改进三天再画一次,改进三天再画一次,很简单,就这个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066/bf99d0ea852e633d.png)
这个模式呢你看大家其实都上过学,上课基本是听谁的呢?听老师的,没我们啥事儿。但是这个模式一变,老师没啥事儿了,老师就由讲变成,上升为一种设计了,把一门知识分切成要点,了解学生,设计橄榄。老师没啥事儿了,主要是学生自己画。一旦是熟悉的,他会把脑子所有东西都写出来的,如果不够呢,自己百度去学习去,它是这样的。然后同样的拓扑画三次,这个就提升了,就不得了了,真正把知识融会贯通了。就刚才咱们说的,由老师灌输变成学生自己消化,这种模式,这是个根本的变化。
摘自2019年2月2日河北云游学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066/f1a76bc47601a5e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066/6f853bc9dacfcfe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