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看过一个故事,大概内容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特长并发挥到极致,那些诸如唱歌,跳舞,运动健儿中的佼佼者还是少数人,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中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当一个坐在路边热烈鼓掌的观众。然而当时的我才十一二岁,那时的我对这个故事并没有太深层的感觉。只是当时并不服气当一个观众,当一个普通人。总是对身边的事物自发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我能行我也一定可以的。‘
但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阅历的增多,越来越发现,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按照自己的自愿发展,有些东西想改变是无能为力的,就像当时高中的我,想要努力考上重本,拼命的努力,可却还是结果不尽人意。想要上国防科大,却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南方学校。这些都是我再怎样努力,再怎样挣扎都是不可改变的。渐渐的,想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我没有之前的那股劲头。只有默默地沉默在这个不知名的学校里。对大学里的团学,学生会,社团,一切活动,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这些嗤之以鼻。因为觉得这些东西心里是排斥的,总是觉得它们想要锻炼大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而这些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当班长给班里人讲课的我早已具备了这种能力了。就这样大一就沉默在了大学生活的海底,没有大学生的青春活力,没有大学生活动中获得的光鲜,在大学里举办的很多活动,我当时都觉得没什么,在浪费时间。大一的我一直限于宿舍图书馆跳舞这些重复的事情。大一上学期还很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虽然当时的我不知道学这些专业知识以后能不能用,但从小爱学习的我潜意识里驱动我要去学习,但到了期末考试,并没有专门的备考,只是平时学的认真,谁知道就这样竟然很容易的过。慢慢的,我更加排斥大学中的考试了。它让我知道了,即使平时不认真听课,也可以在考前一两周发奋图学,也可以考好,当时很想不通,大学的考试难道就是这样吗?我内心更加排斥大学里的越来越多的东西,甚至到了,同学在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获奖什么的,我都满不在乎。更觉的没什么。更别说夸奖同学说同学好厉害之类的话。因为让我觉得学校同学当评委可靠吗,能力够吗,肚里的墨水够吗?我一再怀疑。
但前段时间,有一个同学她刷新了我以前的想法。她参加了校园十大职业规划大赛,我也特意去看了,过程中她表现的很优秀,十个人中我只服她。另外当时的评委有梅州市的相关专业的所长,处长,和校领导,他们的提问环节他们的问题他们对选手说的每句话我都在心里暗自叫好。恨不得私下里去膜拜一下他们。令我折服的那位女生,我看到了她私下的努力,她的规划现实,平时踏实,拿出了自己的成果,并且自己的专业课虽然跟她的职业规划不一致,但是她也私下里把自己的专业学的不错,然后她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短期目标不会让自己闲下来。三年下来,她自己的爱好也培养起来了,各种证都拿到手了,能力自然也提升了不少,各种奖学金,获奖项目向她砸来,认识的人也日渐增多。突然觉得她好优秀。当时发自肺腑的为她鼓掌。
相比自己,只会排斥,觉得大学什么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一切随心。打算考研,回头却发现,我在大学里得三年里只有人格变得成熟,学会了为人处世,那些技能方面的,成果方面的一无所有,奖学金更别提了,顿时觉得自己很失败,然后开始反思,烦恼,进而找出改变自己的对策,从而让自己慢慢的努力来创造出一个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脚印。回头回望,露出欣然的微笑。
不管别人取得小小的进步,还是大大的成功,我们都要慷慨的为他人鼓掌,因为这是你进步的动力,和反思的源泉,同样,当你取得进步与成功时,相信别人也会给你更加热烈的掌声,那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