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条】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近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诗》——可以:
——兴
抒发感慨,引出话题(就是话头)。
——观
可以了解民风,就是这个地方的人在思考什么,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表达的。
比如:
陕北——信天游
青海——唱花儿
西藏——跳锅庄
这就是可以兴,可以看到民风民情。
——群
诗歌有凝聚作用,当大家共吟一首诗时,我们的情感会产生共振,会形成民族认同感。
比如: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怨
就是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慨,都可以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
(2)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社会的粘合剂,调味品,氛围。
夫子讲:不学诗,无以言。
否则你跟别人张口讲话连个起兴都不会。
往小了说——让家庭和睦
往大了说——可以为国为民,侍奉君主
最不济——你还能多认识点鸟兽草木之名
(3)千万也不要小看这些识别鸟兽草木之名:
如果一个人真的见到什么植物都能叫出名来,或见什么动物都知道什么名,属于哪个纲、哪个科……这个人的修养不会差。
为什么?
《知识大迁移》一书中讲:心理学的一个试验已经验证过的一个观点说: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能够带来认知水平的不同。
假如你说:我今天知道的事很多,不知道的用百度一搜就知道了啊!——那你知道的那些知识都没用,这种认知水平太低了。
原因是:有一样东西你永远搜不到:
就是——当你不知道该搜什么的时候你就不会搜。
所以,一个东西在脑子里有没有是很有意义的,你百度尽管能搜出来,脑子里没有,你根本不会想到调动它,而且,当你脑子里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它影响的不是你去装模作样地跟别人讲东西,它影响的是你的——思维方式。就是说:你脑子里货少,你的观点都会跟别人不一样。
所以,夫子讲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也是提升自己的修养可靠的办法,因此,夫子在此跟我们讲《诗经》的好处。
【第十条】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正对着墙站立一样无法行走了。
(1)当你面墙而站时——闭目塞听
第一:过不去,没法行动。
第二:接收不到信息,看不到任何东西
(2)这一次夫子对伯鱼讲的是细节:
《周南》《召南》这两篇讲的是:
淑女配以君子,三纲之首,王教之端——夫子教礼乐诗歌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
(3)这些东西教给我们的是:
人伦之常、男女、夫妇,才会有父子,才会有君臣,这些基本的伦常观念学清楚了,你才知道——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究竟应该怎样去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