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在零到三岁之间他的爸爸妈妈一直陪着他,三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开老家,到了一座小城做起了小生意。
五岁,那年爸爸妈妈把他接到了身边。
到了读小学,这个孩子就每天一早去上学,放学回到家吃喝拉撒睡。父母每天做生意都做到11:00~1 2:00才到家。女孩偶尔会去父母的摊子玩一下,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看到他的父母,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女孩见他的老师和同学去见他的父母的时间要长。
小学四年级,父母离开那个城市回到了老家去开果园。除了在女孩子初三和高三那年回来给女孩好好做饭,陪他度过大考,其他的时间,他的父母几乎都是在老家。。
后来,女孩长大了,为了逃离家里,所以她选择去另外一个省去读大学去。
在她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也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他们交往了两年,女孩毕业了回到了她出生省份的城市。男孩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两年之后男孩为了女孩来到了女孩所在的城市,他们一起在所在的城市打拼。男孩,工作也算努力,女孩工作比较清闲。男孩的工作要经常应酬或者短期出差。所以女孩跟男孩每天早早的,各自上班,每天回到家也几乎见不到她的先生。
后来先生被派到了另外一个省份长驻。
因为先生在拍拖的时候,就经常有活动,工作的时候,经常应酬出差的,后来甚至被外派。在这十几年来,女孩一直很痛苦,她挣扎过,她抱怨,她哭过,她也平静的去沟通过,发现男孩是有改变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确实存在客观上去应酬以及被外派到别的省份暂时回不来的实际情况,女孩,你理智是理解男孩,觉得男孩也很辛苦,她也想努力的去做到把家里打点的井井有条,不要男孩有一定分心,但是不管女孩,怎么制止自己的情绪,她还是会觉得情绪低落,每每是她的先生从外地回来就那么一两天,或者是半个礼拜一个礼拜就走。女孩的情绪就会有点不稳深圳崩溃,女孩抱怨着,男孩愧疚着·······
后来突然一天,女孩在痛苦中幡然醒悟:
大学拍拖三年~父母陪伴我,到三岁。
毕业回本省市两年~父母外出做生意2年
毕业两年后,男孩来到了女孩附在城市~父母外出做生意两年,把女孩还接到了身边。
女孩一个男孩,每天早上各自上班,男孩经常经常应酬或加班,所以见面机会少之又少。~女孩一早到上学,父母一早去做生意,11 :00,12:00才回到家,所以经常见不到父母。
男孩直接被外派到其他的省市~女孩,父母离开女孩,长期去回到了老家。
男孩现在一人在外常驻⋯⋯~女孩一毕业,从此离开娘家。
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事件上,女孩跟男孩的相处方式跟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方式如此惊人的一致。
原来自己在重复着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她发现自己小时候是如此的缺乏父母的陪伴。在他的精神上仓库里是一个大大的黑洞。他希望从亲密关系中自己的丈夫可以把小时候的这个黑洞给填满,但是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却在一直重复着小时候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当她看到了这个大大的黑洞,她知道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
客观来讲,作为丈夫的男孩,其实是没有义务去帮助他填补这个窟窿的,但是女孩明白,因为他不想他自己的人生,再次重复自己童年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因为那样太痛苦了,所以他一直在想这个洞这个大大的黑洞,我如何能够把它填满。
他知道这个黑洞=陪伴缺失,解决方式就是两个字:陪伴。
当他发现自己现在的情绪是来自于小时候没人陪伴这个需求的时候,是来自于小时候的经历的时候,他接受了丈夫经常出差的这个事实,他也明白了,其实是自己在重复着小时候的模式,如果要改变,先从自己开始改变。
于是他尝试跟丈夫沟通,告诉他自己的真实的感受,以及造成这个感受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真实需求。丈夫默默的听着,女孩知道他是听进去了。但是他也明白,男孩目前的情况不可能把工作辞掉回到自己身边,那样太不现实。但是女孩在想我的这个需求,该如何满足呢。他知道如果他的老公力所能及的话,老公一定会配合他帮助她弥补这个缺陷和满足她的需求的。女孩也明白了,如果她自己不说,男孩也不知道改如何满足的。所以,女孩明白,必须自己知道满足的方式是什么,而且是容易执行的,然后勇敢得告诉男孩,男孩一定会配合
于是他思考什么叫做真正的陪伴。他明白他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时空的,所以陪伴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贴在身边。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被陪伴的感受,所以他在想如果男孩,在外地出差的时候可以适时地给女孩说一下他现在的情况,他看到一草一木,他吃了什么,睡觉了吗?昨天睡得好不好,然后问一下女孩,你吃饭了吗?天气冷,加衣服;你昨天吃的好吗?你昨天睡得好吗?孩子在家怎么了?然后每天这样子问候关心,这其实也是一种陪伴。这是成本最低,但是收效却是最高的一种陪伴。
女孩准备更男孩说了,拭目以待效果。
题外小故事:有一天男孩出差回到本地,因为晚上有事,所以呢,你下班他就先回家做饭给女孩已经孩子吃,并且告诉女孩说吃完饭他再次出去。女孩把这件事跟好朋友们说了,有个好朋友说如果我们家爸爸去跟朋友吃饭之前还会回来给我和孩子做饭,我会觉得很满足。但是我的感受是接近情绪崩溃,你在想怎么又走了呢,那你还不如别回来,你出去了就别回来了呗。
为什么女孩和他的好友会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呢,就是因为女孩小时候的经历,她需要的是陪伴她害怕的是分离。男孩回来了又出去了,女孩再次经历风雨他会教你。焦虑。所以这件事可以有一个启发帮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没有看到对方真实的需求,你做的这件好事,也许就是坏事,反而会让对方感受到非常非常非常的恼火恼火,所以看见别人的需求,然后满足别人的需求我而不是自己认为对别人好,然后就去做别人不接受,然后你自己就很愤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