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好友经常和我讲她工作中与其他同事打交道中的种种不公之事,我这位同事属于大公无私、认真负责、严以律己的人,对于她及她做的事我非常认可,同时对于和她打交道的同事的做法我也表示不满和不解。
今年由于工作的调整,我也看到个别算是中高层职层的管理者所为,做事不为公司利益却只为个人权利和利益而争,对于这样的人我也是大开眼界。
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我和我的好友同事都试图去改变,但是毫无起色。
一日下班途中,我听到管理学中讲到的组织中的四种人,突然顿悟,这是人性,人的区别,我们不该拿一个标准去看待和要求人,而要学着去了解人性。
认清组织中的四种人,这四种人依次是:领导、忠臣、小人、敌人。
我们学习管理学,都希望能够管理好组织。组织是由人构成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懂得区分人、了解人、了解人的逻辑。
领导
领导,是一个组织大小事情的主宰者。他们对组织资源的使用有支配力,因此需要平衡自己的私利获得、地位稳固和组织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按道理讲,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都应该没有私利,应该把自己完全地献给组织。但我们会看到:这往往是一种愿景,一种想象。
就像《潜伏》中的吴敬中,爱钱,假公济私,但又不能把事情做得太过分。因为他们需要对组织的存亡负责。但组织的存在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呢?常常是满足私利的工具,就是我前面说的“公器私用”。
领导能不能以公司的利益和发展负责?做为下属,也要学会看领导如何办事,判断一个公司和领导适不适合自己来追随。
忠臣
一个组织,是否有生命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这些“忠诚”的人。而能否让这样的人充分地发挥作用,是一个组织是否形成战斗力的关键。坦率地说,一个组织中,如果像忠诚的人都没有了用武之地,没有了发挥作用的机会,这个组织就会衰败。
为什么有不少忠臣,拼命工作,最后却不能得到提拔?忠臣勤勉尽责、工作认真,是因为自己对组织的信仰,而且为了这个信仰不惜代价,不计毁誉,甚至不顾生命安危。所以,信仰让忠臣有了力量,但同时也让他们不会回旋,变成了“一根筋”。
有“一根筋”品性的人,可以成为组织中非常重要的骨干,但不太容易成为一把手,成为当家人。
其实,信仰这个东西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不容易理解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有信仰的人,他在意精神上的满足感,对物质的东西想得就少,他就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自己对于钱财看得轻,觉得别人也应该看得轻。对人情世故不理解,不识时务,往往成为这些人的悲哀。
小人和破坏者
会钻营的小人往往是最实惠的人。他们没有用信仰来给自己建立枷锁,所以,他们处理事情就那样死板僵化,原则性强。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画圆来判断事情,来考虑问题。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冲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组织。
当我们知道了这四种人的分别,我们就可以从“人”的视角来去观察一个组织,同时,在管理上,任何组织都应该努力减少小人和破坏者,而不断鼓励忠臣的存在。而要做到这一点,更关键的,是要有更好的领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