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阅读·思维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13:21 被阅读0次
    探究:阅读·思维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些途径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如何实现教学预期?本文仅以节选课例来阐述这些问题。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探究:阅读·思维

    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要实现阅读教学预期,即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大体上可以釆取这六个教学策略:提要、比较、分类、追问、质疑、辩论。

    探究:阅读·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就是分析与综合。阅读中的分析,就是梳理文章的思路结构、语句关系;综合,就是对语句、句群、自然段进行合并,概括句意、段意、篇意。简言之,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训练,就是分析关系、概括要义,这就是“提要”。

    比较与分类,也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比较包含分析,分类包含综合。比较的关键是找好比较点和异同,分类的关键是明确一致的分类标准。阅读教学中,比较与分类也运用得很广泛。

    追问,是不断追究“为什么”。不是在文本的腠理寻找信息,而是深入到文章肌肉、肠胃乃至骨髓;不只是在文内寻找答案,还要在文外追问和探索。

    质疑,是对相关信息的真伪、观点的正误、表达的优劣等产生怀疑,并依据文本寻找理论和事实根据。

    辩论,是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证,这是培养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辩证性的绝佳策略。

    除了以上的理论阐述,还结合了相关课例节选(即《陋室铭》这篇课文的课堂实录),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略加整理,供大家借鉴:

    探究:阅读·思维

    1.提要

    教学设计:陋室以及陋室主人在其间的生活,有几个特点?请各用两个或三个字概括。(把上述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读全文、自行提炼。)

    若有学生根据句子数量,提出有若干特点,此时就是训练思维缜密性的良机;要求学生用最少的文字,概括其中的三个特点,也是训练思维和语言的精准性。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可能会直接概括和呈现出答案:“景一人一事”“雅境、雅集、雅趣”等,虽然流程能够很快地推进,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却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训练。

    探究:阅读·思维

    2.比较

    教学设计:从文本内部比较,刘禹锡写陋室,刻意营造了哪些对比或反差?

    这个问题不难。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之间的比较:铭是本文的文体,教学中可以引人别样风格的铭文跟本文比较。另外,教材把《陋室铭》与《爱莲说》编入《短文两篇》,也意味着两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语言:一骈,一散。

    写法:都有托物言志和类比,《陋室铭》有比兴、引用,《爱莲说》有衬托。

    文气:一铿锵,一舒缓。

    文本差异不仅表现在文体、语言、写法和文气中,还表现在两位作者性情和处境以及唐宋时代精神的差异上。

    两文各自的特点(尤其是文气和心志),只有在比较中细细品味,才能避免把同样的套话粘贴在不同作家身上。

    探究:阅读·思维

    3.分类

    分类在本文学习中运用不多,如有时间拓展延伸,或许可以这样尝试:把一组铭文放在一起,请同学们根据一定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或根据内容(记述类、称颂类、警戒类),或根据用途和介质(器物铭、墓志铭、座右铭)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探究:阅读·思维

    4.追问

    教学设计:陋室本身究竟“陋”在哪里?刘禹锡为什么要写《陋室铭》?

    从文本内部探究,字里行间还真看不出陋室本身哪里“陋”(或许“苔痕”一句可算荒凉)。

    从文本外部探究,刘禹锡写此文,是因为受到和州知县的欺辱而抒愤然之情吗?课例中,教师总结道:刘禹锡的这篇文章,借陋室含蓄地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进一步追问: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这些话,可否同样用在周敦颐、陶渊明身上?这几位作者的处境、心境、性情究竟有何差异?

    这些都是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追问探究的,追问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探究:阅读·思维

    5.质疑

    教学设计:刘禹锡在和州被迫三迁居所的故事,是真的吗?

    质疑:书本和网络的参考资料盛传这个故事,很多教师上课都引用这个故事,但是它有根据吗?

    质疑的路径:(1)这个故事有无史籍出处?(2)故事本身有无漏洞?首先,这个故事不见于任何史籍,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

    其次,根据刘禹锡生平经历,他出任和州刺史,是仕途回暖而非恶化。

    对这个故事的质疑,绝非无关宏旨的花絮,而是关系到怎样理解本文的“文气”。如果作者因屡被刁难而写此文,自有一腔愤懑之气;但细读本文,真有这种情绪吗?本文的文气,究竟是急促愤然的,还是从容悠然的呢?

    对于文本主旨的解读,我们习惯于“知人论世”。这种解读方法,首先要求人与世必须真实可靠。但《陋室铭》是否是刘禹锡作品,都要存疑。《刘禹锡集》未收录此作品,有的学者经过考证,已断其为赝品。因此,我们最好也不要过于依赖刘禹锡的生平、性格,尤其是讹传的故事来解读本文的主旨。

    探究:阅读·思维

    6.辩论

    教学设计:本文的写法是否属于“托物言志”?

    很多资料都把《陋室铭》说成“托物言志”,久而久之,这成了一个无须辩驳的定论。但本文的写法能算“托物言志”吗?

    这首先要探究:什么是托物言志?

    一般认为,托物言志的写法,要求“物”与“志”具有相同之处,即格式塔心理学所谓的“异质同构”。《爱莲说》显然是这样的:莲花的高洁形象与作者的人格理想具有同构性;但是,陋室作为物理空间的简陋、粗糙,与作者精神的丰盈自足、精致高雅,是鲜明反差而非同构啊!

    如果认为《陋室铭》可以算作托物言志,就需要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了。既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就可以有不同的主张看法,可以有辩论的余地。这种辩论,不是为了纠结术语含义、玩概念游戏,而是要给学生启发:从阅读角度看,怎样真正理解作者所写之物与所抒之志的关系。

    通过以上六种途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若能坚持不懈地做好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包括语言表达,将大有裨益。

    探究:阅读·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究:阅读·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up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