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我家住在凉州的一个村子里,我爸在附近的小学当老师,专门负责开化那些低龄学童,顺带着种粮、养牲畜。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经过村子周围的一湾水塘。
每次给农田浇水时,这个水塘便会被蓄满水。我时常看着父母和周围的乡亲在这个水塘里用扁担挑水吃,也会看见水被拉着饮牛。后来不知是谁提议,人和牲畜混着用水不卫生,所以开始挑水饮牛。
我曾在这里捉蝌蚪,便随着边缘的软泥一起溜进了水塘。一块玩耍的堂哥吓得悄悄地溜走了,还是被在帮家里修牛羊圈的一个叔叔发现后救了我一条小命。我开始对这湾水塘有了难言的抵触。
上了高中后,我几乎忘却了这湾水塘。我学会了普通话,也开始把它叫做池塘。可是它无论如何也没有“池塘生春草”的生机盎然。
我不喜欢凉州,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里太脏太旧、水质太差、风沙太多、乡邻太土。就连夏日的绿荫都衔着毛毛虫吐出的丝,一缕缕的悬在过往人的头顶。从那时候起,我就想,我一定要离开这里。
高考是我离开凉州的唯一途径。无论爸妈怎么劝阻,我都要离开这里。我终于如愿地去了山西上大学。可是,我四年后还是回到了这里。
我带着一种外省回来的荣耀感在这个古旧小城安营扎寨,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不安分感。
被我爸叫回来的原因是,女孩子家家的背井离乡的多让人担忧,有份稳定的工作就是完美。
每周周末,我坐着大巴从离家10公里的小镇出发,在一个叫做“洞洞庄”的巷口下车,然后就看见老爸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地来接我。
朋友看到我发在qq的十二万分不情愿与牢骚,问我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家乡。我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滋长种种懒惰。家乡,是一种远距离的美感,近了,就腻了。
所以在工作的第二年,我毅然走上了考研路。可恨的是,我竟然又辜负了自己未能考到理想的大学,只好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我离开了从小生活的这个村子,正式留在了这座城市。一留,便似是永久。
2
虽然我不喜欢凉州,可凉州也算得上历史文化名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经典诗句说的便是古凉州,她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也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是“马踏飞燕”文物出土的地方。
先秦时期,凉州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典型的马家窑文化与沙井文化即是代表。汉武帝时改雍州为凉州,凉州正式得名,并在此置武威郡作为河西四郡之一,凉州便是武威郡治所。
当时大学室友一听我是武威凉州的,嚷嚷着让我带她们来看看在明代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想看看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这座孔庙。
很多地方都有湖作为美景点,凉州也有了自己的“天马湖”。每到夏日黄昏,湖边上游人如织,我和先生便领着孩子看到那里灯光映在湖面的璀璨,感受着习习的微风,看跳广场舞的时髦阿姨们脸上洋溢的悠闲自在,看老大爷们穿着背心摇着扇子下象棋,小商贩们在吆喝:“美味炒鱿鱼,便宜了,便宜了”……
日常出行,满街的车辆川流不息,铺面整齐地依次排列在街两边,各种商品点一应俱全。
市中心的变化更是飞快。原来的广场的设备不见了,换成了一道道的地下商品街,一拨拨的消费人群熙熙攘攘。这个城市也渐渐有了些现代化的气息。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里的生活气息。常听人说,这里是最适合养老的地方。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紧张感,整体充满着悠然自得样。街上随处可见茶楼饭馆,却也被坐得满当当……
也许是到底对故乡有份特殊的情感,或者是想排遣些许的无聊,偶尔一个人坐着公交出去转悠,看着满街的热闹便想起了小时候生活的村子。
村子里那湾水塘早已干涸,不再往里边蓄水了,家家户户装起了自来水。夏日的绿荫上不再有毛毛虫肆虐地啃咬了。村落也洁净了。老爸不用骑摩托车辛苦地接送我了……
我才发现,我仅仅是因为自身极不成熟的执拗对这个“柳发花如锦,莺啼柳若丝”的城市,有些年深日久的偏见与隔阂。
如今平静下来后,所有的执拗都被打散,我终于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
十二月的阳光照的正暖,季节流转着又一轮冬春。我知道那片湖里有倒映的月光,村庄里的爷爷奶奶在晒太阳。我知道我终于爱上了你――我的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