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
文言文课堂:怀念母亲

文言文课堂:怀念母亲

作者: 葱花儿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1-24 11:41 被阅读0次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季羡林先生对母亲的感情,我向大家推荐了季先生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

我在她(母亲)身边只呆到6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季羡林先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或许能够触摸到季先生郁结在心中的深沉浓烈的情感——爱日苦短,“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憾事了吧。

文章中,季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回忆了童年时吃的东西。是啊,对于一个不到六岁、每天用高粱饼子(“红的”)充饥的孩子来说,对于食物的印象当然要更加深刻难忘。以至于,记忆中的母亲竟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季羡林《回忆母亲》)

我常试着站在季先生的角度上去体会这份感情:母亲,只是一团残存在记忆中的影像,只是一种弥漫在心头的哀伤凄恻的情愫,时时把我包裹在其中;当我想努力走进她,看清她的面容,感受她的温暖时,等待我的只有落空——横亘在我们中间是无法拭去的时间的迷雾,我和母亲只能伫立站在生、死的两岸,深情遥望。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呀。

读着季先生的文章,我自然地想起了另一位文学家对母亲的记述。这位文学家的名字叫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著名古文家。

归有光的母亲名叫周桂,是昆山吴家桥人,十六岁嫁到归家,二十六岁去世——那时归有光年仅七岁。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归有光的母亲)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先妣事略》)

小小的归有光穿着孝服,站在人群中,懵懵懂懂地随着大人一起行礼,一起落泪,望着棺木中母亲的遗体,心里却以为她是像往日一样疲倦地睡着了,只要一觉醒来,就依旧能够用温暖的手臂将自己抱在怀中。

家人请来画工绘制母亲的遗像,眉眼照着归有光的样子来画,嘴部与下颌照着归有光大姐的样子画,因为在母亲所生的六个孩子中,他们姊弟是与母亲长得最像的。这是一种“荣耀”。我想,归有光一定无数次地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面容,想从镜中追忆起母亲生前的一颦一笑。

归有光心中“母亲”的形象,是在长辈的琐碎零散的讲述中逐渐构筑起来的——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在阶下曝晒的一排排炭屑团——是不是归有光能回忆起的仅有的与母亲有关的场景呢?

归有光将近二十岁的时候,他又写了一篇《项脊轩志》,记述自己的母亲(和其他逝去的亲人)。这篇文章是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背诵下来的。

项脊轩,是归家夹在一排南房中的一间小屋子,俗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因为是百年老屋,尘泥渗漏,雨水下注,已经不堪住人了。归有光稍做修葺(qì),又借书满架,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使项脊轩渐成一处雅致宜居的住所。

接着归有光笔锋一转,写道: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意思是说,我住在这项脊轩,固然因为这环境的雅致而欣喜,但,也唤起了许多值得悲伤的事情。 家中有位老婆婆,曾经住在这间屋里,是我祖母的婢女,我母亲生前待她很好。这间房子的西边与内室相连,所以我母亲常常到这里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你看,这个地方,就是你母亲站过的地方。当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不是冷啊?要不要吃东西呀?’”——话还没有听完,我就痛哭起来,老婆婆也和我一起流下了眼泪。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都了这段话又怎样的感受。有一位叫林纾的大学者说,归有光所记述的老婆婆的话,是极琐碎的,是很不值紧要的,但所有失去母亲的人读了,都会落下泪来。——“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古人说:“方思之殷,何物不感。水泉草木,咸足悲焉。”——当某种情感在我们心中郁积得久了,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足以让我们获得一种“感动”,产生一种要说些什么的冲动。古人把这叫做“感兴”。感兴,是物对于心的叩击,本来平静的内心,忽然被激起层层涟漪;感兴,也是心对于物的应答,许多不知该从何说起的情感忽然就被灌注在了这平凡的东西上,使它具有了一种不平凡的意义。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某一件物品、某一个场景,某一句话语,忽然间唤醒了你的记忆——让你想起了铭刻在记忆深处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了物是人非的时间流逝,让你心中燃起了一种倾述的愿望——孩子,那是诗神在叩击你的心灵之门,那是诗意在你内心中的踊跃发动。拿起你的笔,记录下你心中的话语,那会是你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珍惜眼前每一天,珍惜你眼前的每一个人,珍惜眼前的每一份情感。不要等你们长大后,也来写一篇《赋得永久的悔》。

相关文章

  • 文言文课堂:怀念母亲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季羡林先生对母亲的感情,我向大家推荐了季先生的散文...

  • (344)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

    紧扣语文素养,“激趣”文言文教学 安红涛 概 要: 文言文教学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课堂只有充满趣味才能引...

  • 怀念课堂

    家里的菜吃没了,今天早上出门一趟。 女儿听我要出门,赶快说自己也想去买点零食,好吧,就带上一起出去。 算好了时间我...

  • 怀念母亲

    今天是小年,腊月二十三,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二年了。想想小时候,从刚记事时起,每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母亲总是在一家之...

  • 怀念母亲

    秋天悄悄地来到了身边,带着秋风,带着秋雨,带着秋色。秋风的清爽吹走了夏日的酷热。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秋...

  • 怀念母亲

    母亲退休后住在儿子家,老人勤劳、善良,待人真诚热情。 2017年3月份,弟弟和弟媳要去外地女儿家帮忙带孩子...

  • 怀念母亲

    2018.4.4 星期三 多云 4℃~8℃ 亲子日记第80天 上午在回老家的车上接到了张宇轩的电话...

  •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一) 皱皱巴巴的两毛钱, 在衣橱和柜子间, 儿时的任性, 忙碌的心安 饭桌上的简单, 是一家人的心愿! ...

  • 怀念母亲

    多少次, 您从远方走来, 面带微笑, 抚摸着我的头, 告诉我: 孩子,妈回来看你们了! 看到您慈爱的面容, 我开心...

  • 怀念母亲

    我的母亲同所有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母亲一样,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纯朴、善良、贤惠、孝顺,为长辈、为儿女、为家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言文课堂:怀念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yz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