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了几许时日,花儿们活泼泼开了满树,秋冬时疏朗沉郁的枝桠,重又柔软青翠起来。春分,把春慷慨分给了每个人,喜在心头,喜在唇边。倏尔半月之后,清明,在绿浓花重之中悄然到来。
说起清明,必提寒食。俗世常把二者混淆。然实为不同。
清明始于周代,已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据传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每到这个时节,大地青草萌发,呈春和景明之象。人们纷纷祭祖扫墓,外出踏青。
而清明前一天,才是寒食。来自一个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遇害出逃,臣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在危难无食之时,曾割自己的肉予他充饥。晋文公即位后,大赏当年跟随的人,力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婉拒,并身背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误将其母子烧死。晋文公得知痛悔非常,遂下令从此后这一天禁火。因为禁火,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至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禁火等习俗逐渐消失。
尔今,无论寒食,抑或清明,人们除缅怀先烈、祭奠先祖,更多的,或举家外出游历,或三五好友相邀,真正想要的,恰如孔子《论语》中所述那种心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在于我,清明也自是有特殊意义。人生,仿佛是惊蛰之夜的隆隆春雷,亦似是寒食之前不疾不徐的冷雨。清明,是和逝去家人密密耳语的辰光,又是迎接至亲至爱到来的日子。清明,是刻在骨上的一道疤,更是噙在口边的一朵花。人生于世,心中有清,眼中有明。生命由此,起承转合,跌宕归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