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旅途 而忘记行走
沉醉在书中 而忘记了书
掉进去梦中 而忘记了梦
投入到爱里 而忘记了爱
躲过了黑夜的那只鸟
最后还是消失在漆黑里
躲过了黑夜的那只鸟
最后还是消失在黑夜里
黑鸟,你在哪里
黑鸟,你在哪里”
没有大气的航拍镜头,没有高精尖的炫酷画面,甚至没有标准的配音,这部连导演都自嘲土得掉渣的纪录片从这首《黑鸟,你在哪里》开场,搭配上90年代的画风,果然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不一样。
是的,它挺土的,土到想投放电视台播放接连被拒,可是投放到爱奇艺和B站时,受到大家的喜欢和热捧,三个门外汉拍的记录片才走上逆袭之路。很多人评价很土却很走心,有吃多了荤来点素的舒服感。
截止到今天,豆瓣评分8.7,B站播放量45w+,弹幕数万条(视频的up主正是导演本人)。
豆瓣和知乎上他用了一段质朴至真的话语评价他的第一部纪录片,字句间满是诚意。
为了拍这部纪录片,导演卖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抱着“岁月不在,伴随着童年的这些手艺还在不在呢,如果为这些手艺做一部纪录片,这算不算梦想呢?”的想法就上路。
一辆旧车,二手设备,三个人(导演兼后期张景,司机兼摄影何思庚,录音灯光兼外联喻攀),23个省,行摄了126天,寻访了199位手艺人,形成268个小时的视频剪辑为212分钟,导演亲自配音修改50多次才得以成片。
五集篇幅有限,199位手艺人并没有依次细细介绍,剪辑上也让人觉得他们行程很赶,对内容没有深挖,很随性地走哪拍哪,做为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缺陷固然存在,但胜在它真实,真实到不介意将路途中的窘境也呈现给大众。
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导演他们一行三人拍摄的心路历程。
从第一集的慌乱,拍摄没有头绪到后来分工明确才慢慢渐入佳境。一开始他觉得自己卖房追梦是种了不起的行为,接着他体会到实现梦想的不易,到拍摄制造佛像的匠人木旦时,得知木旦为了信仰经常给寺庙捐金子、菩萨,免费为寺庙打造佛像,导演自惭形秽。纪录片的最后,他说:“拍完这100多位默默无闻的民间手艺人,或者农民,就再也不好意思提梦想这两个字了,这100多位普通的中国人,只是我们身边的极少数,他们没有光环,不被人关注,分散在中国一个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他们身上,却延续着中国数百年,数千年的传统寄托和温度。如果要说梦想,这些执着的人生,才是对梦想最佳的诠释。”,呼应了第一集他关于梦想的发问。
关于它的走红,我想在于导演他们说干就干的执行力,在于接地气、没有一丝摆拍的真实,更在于一个又一个执着的匠人,摄制组很用心地在每一集结束后,片尾将他们的名字一一打上去,哪怕是没出现在镜头的人,主见导演组对手工艺人的尊重。
这些工艺包括羊皮筏子、弹布尔、巴拉曼乐器制作、花毡、英吉利小刀、喀什手工陶器、手工铜佛像、傣族造纸、油纸伞、竹编、荥经砂器、罗盘、年画、面花……很多工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我们的后辈只能从书上、影像上认识手工艺。
因为旅游业,羊皮筏这种工艺得以延续到今天。
希望国家能发展旅游和扩展购买渠道,让更多手艺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遗憾的是,有些工艺人已经等不到这一天,比如网友想买油纸伞的时候,最后一位制伞人坎温已经离世,让人唏嘘不已。
我期待导演的《寻找手艺》第二部纪录片,不奢望每个手艺都得到传承,毕竟,社会的发展会使得一些工艺需求渐减,甚至消亡,但希望这些手艺流失地慢一些,让我们哪怕从影像上认识,也有资料可看。
“中国,远远不止你常看到的那些现代文明”
“让更多人看到,这就是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