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

作者: 知更鸟Robin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20:23 被阅读54次

    “无聊到死只好娱乐至上

    ……

    平庸之恶

    就是沉溺于受害

    ……

    存在感怎能随随便便

    浪费给那些无感”

    ——李宇春 《 存在感 》

    1、“无聊到死只好娱乐至上。“

    从小我就是个电视迷,迷恋到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人叫我我都听不见,迷恋到分秒必争,典型的电视儿童,我不是天生爱看电视,看电视是因为现实生活空洞无聊,无聊到只有电视可以陪伴我,无聊到靠电视来填补空白的人生,靠电视来虚拟存在感,因为超强的感同身受的能力,从很小我就可以看懂情感这种东西,于是乎,借着电视剧里纠葛精彩的人生,沉溺其中,假装我也过了一遍这样的人生。

    古人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在我的理解里,电视儿童这个癖好证明我还是挺热爱生活的,不然,我只好无聊至死了。

    其实我知道与享受现成的别人烹调好的晚宴,不如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晚餐来的好吃,可是在童年那个特定的时期,随着意识的觉醒,父母的年长,我们之间的鸿沟简直跨越万水千山,而生长环境的特殊,周围也没有同龄人可以一起戏耍,所以生活苦闷只好靠虚拟的戏剧来填补空白的人生。

    正好就是“无聊至死娱乐至上”。

    2、“平庸之恶 就是沉溺于受害。”

    相对于童年的孤寂、冷清,进入学校之后的生活开始热闹起来。

    于是十分沉迷于有同龄人的陪伴。

    像小时候把电视当成救命稻草一样,学生时代开始就把朋友以及与朋友相关的一切当成生命的意义。

    只要稍稍有点矛盾,就觉得是自己不妥,赶紧修复,朋友拥有的我没有就开始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整个过程就像追一个你觉得自己配不上他的男朋友一样。患得患失,卑躬屈膝,自我价值感几近于无。

    时常恨自己怎么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如果拥有了这些,她们就会追着和我做朋友了。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紧紧抓住。

    常常恨自己的家庭及环境,为何我会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

    这长达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我都是沉溺于这样的情结中。

    不曾有一刻觉得,我也很好。恨自己的太平庸。

    整个学生时代沉溺于“平庸之恶 就是沉溺于受害”。

    3、“存在感怎能随随便便 浪费给那些无感。”

    可想而知,在这样整个“低价值感、低自尊”的错误自我认知观念下,初到社会肯定是茫茫然不知所措,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求生存为了不受伤只好建起层层高墙,内心开始处于封闭状态。

    因为心无所向,只好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时间长了,开始不痛、不痒、无感知了。

    那些即便别人看来还不错的状态,也无人知晓我内心发生了什么。

    就像外表完好无缺的红富士苹果,吃到最后发现内心已经腐烂。

    这种看起来看不出什么的状态是最恐怖的,因为如果一旦等到内心的腐烂浮出表面,已是无可救药的时候了。

    还好,内心的敏感还在,及时远离了有毒的“污染源”。

    与其在一个无感的真空刷存在感,不如在家睡睡觉。

    人生短暂,须臾之间。

    我们的人生“存在感怎能随随便便 浪费给那些无感。”

    结语:给人生强行按下的暂停键,是让自己缓缓,破除旧意识,旧观念,从“别人的眼里”这个轨道上下来。

    好好观察内心,好好梳理过往,才能不念过往。

    好好观察自己,慢慢了解自己,慢慢确定内心。

    好好出离自己,旁观自我世界,渐渐格格不入。

    最后,愿在经历这一切之后还能野蛮生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野蛮生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gg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