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74943/578a93733c36ff98.jpeg)
年终岁尾,再次踏上返乡的路,高速公路上的每辆车,个个风驰电掣,近乡情更切,或许就是此时的心情。
途中,突然想起了听过的一档节目。更增加了返乡的迫切。
给主持人打电话的是一位外出打工的普通农民,年少时家庭条件及其困难,原因是父亲长期卧病,基本是由母亲独自抚养两子一女。
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母亲含辛茹苦,每天披星戴月地在地里忙碌,奈何,五张嘴要吃饭,父亲还要常年吃药,辛苦一年,还是入不敷出。
后来,孩子一天天长大,读完初中,拮据的生活不再给他们继续读书的机会,他们只有辍学打工。
虽然,都是靠力气挣钱,有了他们每月寄回的不多的工资,生活总算出现了转机,至少有了存款。
令父母欣慰的是,他们兄妹三人,虽然文化不高,但是都孝顺懂事,一家人共同努力,日子渐渐红火了起来。
然而,没有过一天好日子的父亲,就像熬尽了油的灯,在接近那年新年时,撒手人寰。
而让他抱憾终生的是,父亲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更别说拍得全家福了。原因是开始年龄小,想不到这么多,再是家里穷,连一张照片的钱也不舍得花,生活富裕之后,各种忙,忙着挣钱,忙着娶妻生子,难得回家时也是脚步匆匆。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拍一张全家福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他不再想留有遗憾。
至于后来,他有没有拍成全家福,由于我到了目的地,没有听完节目,结果不得而知,可是短短的没头没尾的故事,却让我的心灵在震撼,我,也没有全家福。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测试,让一个人回忆他最熟悉的那个人的相貌,并形容出来,而测试的结果是,对越熟悉的人,记忆越模糊。完全就是一团模糊的影子,根本无法确定,那个人的五官究竟长什么样子。
这个测试太可怕了,为什么对最亲近的人印象越模糊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一想,可能对近在咫尺的人,意识里没有要仔细看亲人相貌的习惯,也会暗示自己,如此熟悉的人不会忘记。
为了证实,我闭上眼,搜寻记忆中最熟悉的人。如测试所言,他们只是一个熟悉的轮廓,相貌没有想象中那样清晰。
我愕然了,难道我会把我的至亲至爱忘掉吗?不可能,我不能忘掉他们。我要把他们存在记忆里,刻在骨子里。
回家,陪伴,是父母最大的期待,他们已经是枯败的落叶,不知什么时候,被风轻轻一吹,就随风而去。
到那时,操劳一生的他们,就永远的离开了我的视线,我要留住他们,把他们留在我的世界。
拍一张照片不会有多难,难得是以忙碌为借口的拖延,自己忽略了他们每次临别的依依不舍,年老之后,他们或许对孩子的依恋,不亚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只是,他们把依恋隐藏了起来,眼睛是心灵之门,它不会作假,那不时描一眼孩子的眼神,就是想把孩子的模样,在记忆中再刻一次。
为人子女的我们,何曾体味过父母的心情。他们的忙忙碌碌隐藏了他们的逐渐衰老,心血已耗尽,他们已经是中空的大树,稍微一点外力,就会轰然倒地。而表面的枝繁叶茂,往往最能蒙蔽我们的双眼,感觉一直会是它很健康。
扪心自问,我们有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过父母吗?哪怕回馈父母照顾孩子的三分之一,会是什么状况?
哪怕在加班,间隙给父母打个电话,短短几句,在父母那里,是不是就如三冬的暖。也会让他们会放下心中的牵挂,我的孩子可能已经吃了晚饭,没有想象中那么累。
马上要回到家了,我似乎已经看到他们的喜悦,那团团转的忙碌,那满桌的美味佳肴,还有,一家人对着镜头开心的笑。
把时间定格,把亲情定格,把幸福锁在小小的全家福中。我猛踩了一下油门,加快了回家的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