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翻译】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压榨人民使人民无以生计。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而保持前者。
【我的理解】
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没有什么敬畏之心的时候,那么统治的人就有大的危险了,不要把老百姓逼得居无定所,更不要对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进行破坏。正是因为不去破坏和压迫老百姓的生活和居所,所以老百姓才不会起来造反。有道的管理人员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不过分的进行表现,知道自爱而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就是圣人去彼留此的做法。道德经在几千年前就阐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要让被管理者不感到被压迫,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更加长久,这一点是需要现在很多管理者进行深思的一下面过多的考核,会造成无所适从,不想干事,所以过多的考核和监督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式。要给被管理者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有抒发喜怒的空间,才更能提升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就是所说的留有余。这就是我理解的道德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