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听过盲人点灯的故事。一天,禅师看见一个盲人打着灯笼,很不理解,就上去询问原因。
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人们都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了,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
禅师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
盲人说:"其实,我也是为自己点的灯。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看见我,不会撞到我。"
禅师大悟:“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盲人点灯的故事,蕴含什么生活哲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方便了别人,别人也成就了我自己。这就是典型的双赢思维的体现。
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四个习惯,就是双赢思维。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利人利己(双赢)
这种模式会促使人不断地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双边利益。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但是大多数人都用非此即彼的方法看问题,非强即弱,不胜则败。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它以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则为准绳。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生活本来就是合作的舞台,你的很多梦想都是通过与别人合作实现的。
怎样实现合作双赢呢?
一是合作者是成熟的。要有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就是要能够达到敢做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平衡状态。这是双赢的基础,只有成熟了你才能乐于聆听,善于沟通并勇于面对任何不同观点。
二是合作者是知足的。相信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三是合作者是诚信的。诚信是基础,彼此信任,坦诚相待,无论看法是否一致,都会力求知己知彼后、以原则为基础共同寻找第三条双方都能接受
的合作。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如果你想完成双赢的过程,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第一步,公开。大家开诚布公地说出彼此的想法,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点。
第二步,讨论。一起理性地讨论分析。记住,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争论谁是谁非。最后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第三步,路径。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实现路径,并分析出较优路径。
第四步,执行。制定双赢协议,严格执行。
抱着双赢的态度,就会多与业主交流,听取意见,并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直到结果让双方都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