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3点语文组全体老师召开了经验推广交流会,武校、聂校长、薛玉红主任、张冬梅主任百忙之中出席指导,我进行了一次受益匪浅的经验交流推广会。会议开始张冬梅主任提出本次经验交流会就是要各个年龄段各个年级的老师推广经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语文组经验交流推广会首先分享经验的是马美兰老师,作为七年级备课组组长,马老师极具经验极为稳中,又不失创新与风俗。在马老师的发言中,着重讲到了“落实”的重要性。“抓可抓之处落实”从早读到课堂,从古诗文默写到各类阅读都强调了“做”的重要性。每节早读给学生布置具体而详细的任务,课堂提问时能够说出明确的问题指向,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高效的措施。 其次是王战丽老师,虽然尚在哺乳期,要一边带宝宝一边教学,但成绩可人,在有效的时间中实现了高效课堂,高质量的教学。王老师分享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尽心、尽力、尽责。对于课堂又这样概括到,要做到:稳、趣、新、活、争。“稳”是说上课要心稳,静的下来坐得住;“趣”是说课堂要有趣味性,不可古板一成不变;“新”是说对于不同的文章要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讲授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兴趣;“活”是说课堂要多活跃,有活动,但要活而不乱;而“争”则是说学生之间要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比着、争着来学习来进步。 接下来发言的是董煜坤老师,董老师虽是初登讲台,但在历次月考、期中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学生称为“知心大姐”。在分享经验时,董老师提到,作为年轻教师教学无疑是首当其冲的,而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便是备课,“在每次我讲课之前,都会先听一听老教师是怎样讲的,来充实改进自己的课堂”董老师说到。的确,作为青年教师多去听,多去想,多去思索,并从中改进自我,弥补教学中不成熟之处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董老师还提到面对学生,我们不仅仅是讲,也要多去听,听一听学生的意见,听一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更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新颖的思路。 郭老师,作为语文学科的带头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三位老师的发言,提出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无论教材如何变化,但是语文的宗旨不变: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着眼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交流了自己在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的经验。郭老师的教学中,真正地实现了语文素养的点滴培养,真正体现了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些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无疑醍醐灌顶。 最后,武校长站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语文组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做出了肯定,同时对语文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语文学科能够成为我校的“拳头学科”,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作为语文组的一员,作为领航的一员,很感动也很感激能够学校组织这样的学科经验推广交流会,会中听取各家建议,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了不小的收益。我们也定不会辜负学校、家长、学生的期望,努力着为了更优异的下一次奋斗!
附发言稿
《诫己书》
——期中总结、感悟
尽心,尽智,尽力,方可把一件事做好!由于家中宝宝处于哺乳期而影响了在校的办公时间,我时时倍感惭愧与不安,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我仅对前段时期的工作做一下小结与反思:
一:教风
原则:以人为本,先育后教 管理:1、先严后松2、刚柔并济3、宽严有度4、对症下药
二:课风 1、稳2、趣3、新5、争4、活
三:常规
(一)早读
1、口号激励(励志语句) 2、目标指向(明确、具体、精细)
3、任务层级(根据学情设定)4、效果检测(听写或抽查背诵情况,做习题或中招题)
5、形式创新(组织多样化可行性、有效性的背诵活动)
(二)课堂
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学生轮流上台给全班同学分享一字一词一句,进行日常点滴积累
2、学生轮流充当小老师(领航人)上讲台做简易板书及易题讲解
3、讲练结合,当堂检测本节课所学,课内中考题衔接
4、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5、学生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加强三维目标的落实
7、阅读教学中落实阅读短文的“五知”,短文习题进行答题模式及技法训练,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8、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以读促写,以写悟读,每周两篇随笔,有时还有课堂小练笔。
9、课堂重参与,重合作,重探究,重应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思行等语文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方向
(一)不足
1、亲和力不足,沟通力不够,执行力不足
2、关门充电不够,开门请教不够,出门学习不够
3、课前备课太肤浅,缺乏钻研精神, 课堂对优生关注不足,课下对学生学习跟踪不够,
4、学习力不足,读书不够,知识面较窄,语文学科素养欠缺
5、教学缺乏前瞻性,(长远发展目光)教初一应看到初三,甚至高三,关注高考改革和命题方面
6、教学缺失实效性(预设不足,生成不够) 7、对学生增量阅读的关注度不足
8、缺乏构建语文知识地图(思维导图)探究学科知识的意识
9、局限于落后的经验主义和狭隘的应试主义,不能更好地进行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大语文教学。
(二)疑惑
1、如何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并进行每课的推荐阅读?
2、怎样解决无趣、无味、无效或低效的课堂弊端,从而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3、作文课如何上?(一节写,一节评,是否可以在连排课上完成?)
思路决定出路,今后教学中要慢慢摸索探究由思维过程——学科素养——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心态决定教态,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努力做一个离完美越来越近的人。给每日以生命,向今天要效率,赋予每一个平凡的今天不平凡的意义。
王战丽
2018/11/23
语文教研发言稿
7年级语文组 马美兰
接到郭老师的任务说给大家分享一下七年级本次期中考试成绩还不错的经验,说实话,如果单从成绩来说,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值得分享,因为本次考试中,我们只是因为考到了一篇做过的阅读理解罢了,所以纯属侥幸。关键是这篇文章还是王冬冬老师给我们出的卷中的文章,因此如果归功,那也是王老师的功劳。这点无可厚非。
真的,谈成绩,谈经验我个人觉得真的没什么,刚来领航,我似乎还在自我的调配期,这种调配不仅仅只是我自身,还有学生。因此,抛却成绩,抛却经验,我谈谈感受吧,对语文教学的感受。
一.可抓之处的落实
(一)字词句的积累
练写、听写、订正然后二度甚至多次听写,错误多的周测再巩固一次。而这些,教给学生专人处理,但是我看结果,并亲自跟踪个别。
对于语句,除了现有的资料,适时的每天一句积累,这种积累一般分专题,一到两周一个。关键是周五的时候再巩固记忆一次,因为很多学生都在积累,事实证明,积累的不少,忘的也不少。
(二)古诗文的记忆默写
对于这一方面四个字,死卡,卡死。你有多严,他就有多对。盯准每一个考点字,8分的题不可失分。当然,记忆不是死记,我重复三遍后,学生讲解考点字的记忆方法。
(三)古文对比阅读的前两题不可失
文言词汇的积累记忆要熟练,要准确,课内翻译统一记忆。句子翻译争取百分百准确。
这些可抓之处,重在知识的精准,落实的扎实。没太好的方法,重在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
二、可提高但又需长期训练之处
(一)现代文的阅读
这是一块硬骨头,要三年来嘻细细啃的。除了知识点,除了答题方法,因为这些大家都会讲。我只是在此基础上多了一项阅读:每周四篇的阅读训练,这是量,不可多,但可少。我都会在训练后再来一次全体整合阅读,大约20分钟左右。然后重温经典题型和易错题目。
这样做只是想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不同的阅读答题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训练灵活与变通。
(二)古诗词阅读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认为七年级的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赏析语言还做不到精准,所以我会和他们一起做笔记整理,这种整理一般都是直击中考类型的,也想从七年级开始,实施与初步实现全程备考的方略。
三、不足与困惑之处
1.专业技能不强,书读得太少,总以没时间作为不读书的理由。
2.很多东西做了,但缺少文字的记录,以后脑勤一点 手勤一点,积累也争取多一点。
3.教学中少了很多的精心。
4.至今对于名著阅读,写作等没有太好的方法。
5.如何实现语文的教学的高效。
教育是一种慢的坚持,语文尤其如此,但愿自己在这种坚持中形成自己的灵动的风格,但愿在跟大家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精彩。
董煜坤发言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教学方法。今天,我把平时是怎样教,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学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工作不到半年谈不上经验,这只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期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和反思,感觉到有价值与同事们共勉和交流的有以下几点,下面我主要从教学、学生、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来谈:
教学方面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研组提供了出色的教学思路和准确的教学重点。我做的只是根据自己的两个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多翻教材,查资料,并站在学生感兴趣的角度上去编写教案。这样有了较为满意的教案,上起课来也更顺手和投入,再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案。其中从同组有经验教师身上学到重要一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一定要突出,不能让学生听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层次性和明确性是备课时我非常注意的两点。
2.课堂。除了备好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备学生,即把我们备的知识以学生认可的方式教给他们。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将严格要求与放任自由相结合。如果一节课一严到底学生会感到很压抑,久而久之便会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讲各种和语文有关的小故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文里的启示和班里最近发生的事进行联系,让孩子从心里理解这些课文中的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生活。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感觉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漫长。我最开心的是每节课下课,孩子们说一句,“啊,语文课怎么过的这么快!”我觉得这是对语文课最好的评价。
3.听课,这是我快速成长的秘诀。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小白教师,何出此言?在领航有其他学校求之不得的优质学习资源,更是运用“师徒结对”亲切方式来加速小白教师的有效成长。更是各位师父一堂堂优秀的亲身示范课,让年轻教师稳步提升教学能力。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强了自己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也增加了对课本的深刻感悟。在教研会,我们会分享各班教学情况来有效避免教学误区,更在备课、教学、作业和学生交流相处等方面,我向领航的优秀教师学到了太多太多的经验,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吸收了经验教师的教学“精华”,加速了自己的成长。和谐、优秀、团结的教研组是我成长的关键之处。
二.学生方面
面对七年级的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的培养: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要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兴趣调动起来就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在我的课堂上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勇敢点!不要怕错,说出自己的答案!错误的答案更有价值!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期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不稳定。
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七年级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时期,听了领导说:“习惯比当堂学习内容更重要”,让我更加切身感到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我从课堂纪律习惯、作业格式、笔记格式等各方面培养良好习惯,并加以持之以恒的严格执行。学校生活处处皆教育,在教学中,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都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算较为容易。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肯定与欣赏学生,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学生需要老师的欣赏,并从中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获得受人尊重的满足需求,这一切又反过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每次和学生交流后,我都深切体会到,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学生。这一点我做过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平等、走心的交流。让学生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再把我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说一遍。这样很容易达成共识,使教与学不再走弯路,要将交流做出实际效果。有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也证明:很多学生喜欢某一科的直接原因就是喜欢教这个学科的老师。所以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在教学这条道路上我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我会一如既往的去探索,去努力。坚实相信教育就是用爱来唤醒每一个孩子,我会继续用行动来爱自己的孩子。
在语文组经验推广交流会上的发言
郭俊环
2018-11-27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发处组织这次经验交流推广会,这是领导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也是对语文老师的关怀和厚爱,更是对语文教师成长的促进!
其次,感谢刚才三位七年级老师的精彩发言。她们分享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思考。他们的做法扎实有效,可操作性很强。我们正好以学校正在进行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为契机,青年教师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语文老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让这次活动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用,既展示、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期待每一位老师都在此次活动中收获满满,进步多多!
语文教材无论怎样改,语文教学的宗旨不会变,即: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着眼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我今天想说一个我其实很不容易说清楚的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答题方法反复指导、训练过了,但考试时学生又不会做题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读懂文章。语文素养较高的人拿到一篇文章,大致一看,就知道它是讲什么的,能快速把握文章主旨,这就是整体感知能力。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一是有阅读量的积累;二是有人生阅历和体验;三是读书的同时,还要思考。
那么,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如何培养呢?我带这一届领航班从七年级起,一是保证阅读的量,每周阅读课之外,我再增加一节课阅读;二是每周挑选几篇文章,我带着学生一起读。学生读一遍,简单地说自己的感受、抓主旨;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我来读。老师读的时候,自然就会读出重音、语气、语调,学生往往一听就明白了。三是再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去进一步理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说起来是比较虚的,不容易把它归纳整理成可供操作的几条措施之类,所以我说我不容易说清楚。但它确实是很有效的,我亲眼看着这一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对文学的感受能力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这时候再加上具体的答题方法的指导,效果非常明显。现在从报刊杂志上选一篇文章,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文体特征仿照中考题型命题并提供答案。我认为,这种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一旦形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
但这是需要时间的,要慢慢来,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