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蹦出这句俗语的时候,我其实还在寻找更合适的,可是找来找去,无果,也许是头脑里的积淀着实是太浅太薄,最后还是用了这个不太合适的题目。)
今天开始为期一天半的月考。所有领导师生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考试中,毕竟是对开学月余工作学习的一个阶段性的检测。
在绝大部分孩子们集中精力在试卷上奋笔疾书之时,难免会有个别孩子开小差溜号的——这不,最后一排靠墙的小男生已经跟课桌亲密接触啦!怎么办?温柔地叫醒他?疾言厉色地呵斥他?对了,何不试试例会时领导给支的招儿呢?我走到跟前,轻敲桌面,小男孩抬起头,揉揉有些惺忪的睡眼瞅着我,我勾勾手,示意他起身、离开座位,从他眼神里透露出的一丝丝不耐烦,我读出了孩子此刻的抵触心理,轻拍他肩膀,侧身提醒他,把所在走廊眼见的垃圾捡起来放回垃圾桶,偶有遗漏我再温情提示他。一两分钟过后,地面上整洁了,孩子的瞌睡虫也给撵跑了,再回到座位上做题去了………一场瞌睡虫事件消弭于无形。(第二场考试我发条形码时问这个孩子这一场还瞌睡么?他赧然一笑,不会啦!)
教室里又恢复了只闻沙沙写字声的静静状态。很好。
咦?再定睛一看,后门角落里的那个小姑娘是在“小鸡啄米”吗?走过去,呵呵,鼻尖儿都快挨着试卷了,我轻触她胳膊,孩子蓦然一顿,抬头,看我,顺着我的手指,前方一同学凳子下面有一小纸团,我附在她耳畔,拜托她捡起来,又鼓励她说小女孩儿一般都很心细呢,帮我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地方还藏匿有纸团等垃圾,小姑娘欣然起身,极认真极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俯身起身几个回合后,教室里彻底干净了………
不由得,我愈发佩服起例会时领导随口支的招儿了,是呀,换个方式,换个心态,同样的问题,类似的情况,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或者效果。刚过十来岁的孩子们,内心向善的火苗还在燎原的萌芽状态,为人师长,还是还多一份儿从容和淡定,以和风化雨的方式去善意的提醒或者偶尔装作视而不见,给孩子一个小机会,过后,其星星之势的向善,必将以燎原之态铺满他的人生路。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初登讲台时一位前辈所谈的一个笑话:某老师正激情澎湃地讲题,兴之所至,边走边讲,许是太投入,声调就高了点,没有注意到在某位同学跟前停留的时间久了点,没有注意到这同学正在跟“梦大伯”聊得热乎呢。正讲着呢,这孩子“腾”地直起身来,一声“怒喝”:小点声儿,打搅我睡觉了………
这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反觉得满满的都是心酸与无奈。笑话中的孩子是一名高中生,将近18岁的高中生了!我也没有在追问后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睡觉事件如何处理了。我为这名老师感到愤怒和伤感,我更为这个睡觉的孩子感到心酸、感到难过。他连最起码的是非标准界限在哪里都弄不清了,这孩子在十几年的成长环境当中是怎样一路磕磕绊绊的走来的?这孩子未来的人生路能不坎坷吗?
于是我又想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中所谈到的教学策略——
1、不要轻易在学生面前透露你的愤怒和紧张,相反,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冷静的,自控力极强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老师。
当学生的行为引发了不良后果的时候,老师的正确选择是让学生自己负责,前提是做老师的要以冷静而可控的方式来处理事情,不要忘了当学生的声音越大时,老师的声音就越要温柔,因为我们在学生面前压根就是一个透明人。
2、聪明而又机智的老师会玩“假装”这个游戏:假装相信学生是怀着美好的意愿在做正确的事情,这样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信任,而真的相信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慢慢的他们就真的会习惯做正确的事情。
3、作为一名老师,要明白难得糊涂,学会忽视。卓越的老师,总是知道课堂上什么事情可以忽视,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他们对教室里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但对有些事情他们却假装视而不见,他们永远都会记得,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明白孩子不可能做出像大人那样稳重理智和成熟的行为,相反那些碌碌无为的老师则不会忽视任何事情,他们甚至会为一个极小的让人分心的事情而停止自己手头上正在做的重要的事情,最终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不停的处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课堂上睡觉这件事对于老师来说真的是司空见惯,如何处理,这真的能洞见背后的教育爱心、教育智慧和教育哲学。以爱为底色,用难得糊涂、假装忽略,用和声细语、理解和包容去处理,孩子们其实也有一颗柔软而细腻的心,他们是能够体会得到的。
他有睡觉时(张良计),我有好策略(过墙梯),一来一去打太极,都是为了扶持引导孩子们走好人生路的这最关键的时期。
教育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