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本想写我喜欢的人和我说不谈恋爱,转头抖音就找了其他小姐姐做女朋友。
下班后听课却被另一件事触动,我得讲讲这个事儿。
事儿嘛,不是大事儿,常遇到。
小红问小李问题,小李认真思考后,决定认真剖析、从头讲起,结果小红乍一听,这不是我要的答案呀,便说:“算了,我还是自己来吧”。
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找人办事儿,最后还是自己搞定的情况。
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后自己发出的问题还是自己解决了。
如下事件: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本意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结果是认为别人的帮助不满意自己再动手来。
我们看过很多关于沟通类的书,《非暴力沟通》《高情商沟通》之类的,无不在强调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一方认为自己的问题表述很清楚。
一方认为自己想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
都没有错呀,我们看也没有错。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关键:讲的时候是不是对方想听的方式。
很多人都认为沟通是你来我往,你问一句我答一句,我再问一句你再答一句。
“嗨,大爷,早啊,您吃了吗”
“吃了,你干嘛去呀”
“大爷,我遛鸟去”
熟悉不,就是见面打招呼问一嘴的事儿,三言两语,事儿就问明白了。可你如果是下面这种,那可能就得对味儿了:
“嗨,大爷,这个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这个光还不错,咱们这胡同口的包子铺的包子香味儿都出来了,您早啊,吃了吗?”
“那包子闻着味儿都香,她家的豆腐脑不知道好不好吃,人挺多。我呀,吃了,小孙,你干嘛去呀”
“大爷,这不这几天查办狗证儿的,我那几天忙着给我家那狗办狗证,别说,现在办还挺痛快以后我家狗就是有身份证的狗了,不过大爷,我今天去遛鸟去”
对比以上两种对话沟通方式,一种相对简洁,问题答案简洁明了,一种相对内容性较强,想表述的事情太多,最后的关键点还是同一个。
这和我们日常的沟通方式很像,有的人说话喜欢简单直击要点,有的人喜欢因为、所以、并且、但是娓娓道来。
但不管哪种,沟通的结果都是希望问题得到解决。
而问题得到解决的根本办法是什么呢?
你说的和说给你听的对等。
你想要听到的和想说给你听的对等。
你所表述的和接收到你表述的对等。
简单讲,就是信息对称。
沟通结果解决问题,沟通方式你来我往,沟通根本信息对称。
怎么又能够做到信息对称呢?
可能有些同学看过很多书了,会讲共情法、换位思考法、优先法等等,而我讲一个我实战得出来的方法。
我是做大客户销售的,每天会遇到各种客户,但是客户都有一个共同点“忙”,包括我也是。虽然客户可能是忙着给孩子辅导功课,忙着电影院看电影,但是不管怎样,时间都很宝贵。
大家也都了解,我们说话特别爱解释铺垫一大堆原因或者陈述事件等等,那么从今天开始改掉。
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能坏事儿,少说一句可能万古成枯,多说一句不见得能得天独厚。
所以这个万能公式送给大家:总-分。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什么意思。
先总的概括,这个概括可能是说接下来要讲什么事情,也有可能是一个结论。后分点阐述,或分点论证。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从第一句话判断这个是不是我要现在立刻关注的,这个点的提出是不是我当下必须处理的,这个点有没有切中要害,我要不要继续往下读?
其次,若读,下边的分点又在高度帮我节约时间,来为我的时间做考虑,我应该用几分钟看完讲了一个什么事儿,这个事儿我要怎么处理?
最后,高度节约我时间,我可以去做别的事儿,也会觉得这样和我讲话的人逻辑很清晰。
举个例子(例子有点长,马赛克打死):

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信息社会时间宝贵。
沟通不仅共情,不仅换位思考问题,更需要的表述问题的方法是不是你想讲明白的,是不是接收人能听明白的,做到信息对称。
信息对称了,还怕别人get不到你的点吗?问and答。
所以,沟通很重要,高效沟通更为重要。你说的和讲给你听的哪里不一样?你说的要尽可能等于讲给你听的。
落落是个销售,看过太多太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沟通不到位而产生客诉的事件了,所以一堂课给了我一个触点,分享给大家。
(喜欢落落可以关注一下哦,原创好文持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