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肚子

昨天,先生的一个三十多年没有联系的女学员张老师,要求加了先生的微信,然后接着发来了长段语音,几乎是用哽咽的语气说的。
主要意思是问候老师和师娘,感谢老师在教育之外和师娘对她的关心、照顾和帮助。
先生问我还记不记得这位张老师,我回答:“岂止是记得,你那个班的学员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我说这话是真的,这位张老师让我回忆起了在先生学校居住的那些岁月。
1986年我和先生结婚后,我们就住在先生的教师进修学校校园里。我的工作单位离学校不远,骑自行车十几分钟的路程。
那时,先生刚从中学调来,给一个民办教师进修班担任班主任,这些学员来自淄博市各个区县的农村小学,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员的年龄都比先生大,有的大十几岁,年轻的也和先生的年龄差不多,而且都拖家带口的。
当时,我们家紧挨着学员宿舍,几乎每天都有学员来我们家找先生请假,不是家里老人生病了,就是老婆孩子有事儿了等等,理由一大堆。
先生颇通情达理,体谅他们的难处,在不违背学校原则的前提下,对他们的要求略有宽松,所以,他们都很自觉,事儿办完以后不管远近,都会立即返校。
每当学员们来我家时,我都笑脸相迎,热情招待,他们都喜欢和我交谈,尊称我“师娘”。
那时,我的工作单位很吃香,人人都羡慕,计划经济时期吗,烟酒糖茶买啥都得批条子,而且没有营业执照根本买不出来,更不用说批发了。
有了我这个便利,学员们也便跟着沾光了。每当周末他们回家时,他们难以买到的东西,都从我这儿高高兴兴地带回了家。
我们家里有闲置的东西,不管大件、小件,只要学员们有需要的,一定送给他们,因为他们在农村,有的家里很苦,需要这些东西。
为什么这个张老师这么感激先生和我呢?
当时家里给她找了个对象,她很不满意,结婚不长时间,实在过不来,就闹离婚,男的就是不离,结果闹到学校来了。
她家离得很远,她便索性不回家,宿舍又藏不住,我便和先生说让她住到了我们家里,吃喝我们都在一起,还给她做思想工作,开导她、安慰她,帮她度过了难关。
我们家还是学员们的会客厅。
放学后,学员们先是帮我们从学校锅炉房里打好开水,吃完饭,便开始聊天,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有小师娘陪着,品着只有在我们家才能享有的上好的茉莉花茶,一个个很是开心,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学员们毕业已经三十多年了,每当有联系时,他们总也忘不了那段美好的时光,忘不了很讨他们喜的小师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