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以为笑对人生就是坚强。我以为我选择的路,不论我哭、我笑,我都忠于自己的情感,真实的走下去。连哭都不敢的人,算什么坚强。
——柏燕谊
嗨,大家好,我是萌萌羊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情绪管理”~
读过上一篇文章的小伙伴可能会感觉理论太多,读不下去,
但还是希望大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案例深入体会一下,
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鸡汤”提神醒脑,但:
“鸡汤虽好,多喝却会让你不能深入思考”
小伙伴们也可以先收藏起来,抽个想学习的时间再去读它~
首先,我们试着回忆一下之前的那一篇,在谈到具体的情绪调节策略时,引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就是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可以说,之前和接下来的所有策略都是对该理论的释义和应用。如下附图:

那么,仔细品味这个模型图,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感觉是:
原来情绪调节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好好研究。再一次让我感受到,“无知,是绝大多数痛苦的根源”这句话想要传达的意义和道理~
Gross的情境调节过程模型中有情境选择、情境转化、关注视角、改变认知、情绪表达五个关键点。结合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在每个关键点之下,整理出很多实用的调节方法,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情绪困扰事件。比如,
01
情境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
避免(avoidance):从源头上避免会触发消极情绪的环境。
举个栗子:
面对失恋,个体可能会刻意避免到曾经与前任有过美好且深刻记忆的地方,为了不让自己体验伤心和失落的情绪。
再比如,自己对某些人有些看法,会刻意远离,避免和他/她接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眼不见心不烦”...

停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经有过对该模式的应用~
02
情境转化(situation modification)
直接询问(direct request):如果避免不了要进入情境的话,尝试采取一些行动调整它。
举个栗子:
面对无聊的会议,你可以选择主动作为,在允许的情况下,提前想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谈话中,我们转移话题,从而不再谈起刚刚那个引起焦虑或悲伤的事情...
03
关注视角(attentional deployment)
分心(distraction):调节自己的注意力,远离引发情绪的情境,转向其中不引发情绪的部分,或关注其他情境。
举个栗子:
当你进入一个令自己不舒服的圈子/社交群,可以选择自主屏蔽一些不喜欢的话题,以寻找有意义的内容为出发点,可能你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者干脆转移注意力,关注其他感兴趣的事情...

反刍(rumination):反复的关注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关于反刍,之前在公众文中提到过,它是心理伤害“七宗罪”之一,也被认为是“消化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往往会恶化消极情绪。比如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你会反复思考“如果没发生该多好”或“以后我该怎么办,我没办法”,一旦进入反刍的恶性循环圈,人们就会无限制的遐想出这件事情的很多恶果,抑制行动力,并循环在大脑中直到崩溃。面对反刍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就是意识并接受它,然后转移注意力及时止损。
04
改变认知(cognitive change)
这个部分包括两个方面: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接纳(acceptance),即重新解释自己所处的情境或自己的目标,拥抱自己的情绪,不做任何判断。
认知调整是管理情绪非常重要的策略,我的上一篇公众文几乎就是在解释和说明它,其中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言而喻。没看过的戳上面一篇~
接下来是本篇公众文重点想要传达和分析的
05
情绪反应后的调整(response modulation)
表达抑制(expressive suppression):让内在情绪不外露。
和反刍思维一样,“表达抑制”也常常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不良”的策略,正如,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也会引发很多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场合需要你显得“冷静”,或许你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但适当地将它表露出来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结来说,就是不压抑、会表达~

先举个真实的栗子:
(以下内容摘自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前段时间我的咨询室来了一个特殊的来访者——一个30岁就得了乳腺癌的女孩。如此年轻就得这样的重病,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常年的情绪压抑。
女孩的爸爸是个非常暴力、强势的人,小时候对她们母女二人总是打骂和指责。相比之下妈妈特别胆小懦弱,习惯逆来顺受。当爸爸指责母女俩时,妈妈选择躲到一边,不去面对或独目一人离家出走。她把所有的愤怒都指向了爸爸。
多年过去,她已经"接受这个事实。
真的接受的了吗?我让她仔细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她反复提到自己无数次在黑夜,抱着妈妈的照片哭∶妈妈你在哪,为什么不来保护我?你是不是特别讨厌我,妈,其实我很生你的气,为什么你把我一个人丢下?"
她没有恨吗?并不是,
因为太善良太弱小,所以选择不责怪他人,而是压抑自己。
很明显,童年的伤害是父母两个人造成的∶一个是简单粗暴的父亲,一个是懦弱逃离的母亲。但她把妈妈的行为合理化,压抑了对她的怒、不满和失望。最后,内化为躯体症状∶乳腺癌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表达抑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它会让自己长期处于恐惧与焦虑之中,也会抑制自我能量的释放。而当习惯了压抑,结果是:真实触发你内在恐惧、焦虑的原因,也会就此被永远掩盖。那又怎么可能找到自己的核心脆弱,成熟又从何谈起呢?
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学会将内心压抑的情绪宣泄出去。但是,成年人的世界强调要寻找适合的渠道和方法。
情绪发泄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我们把那些无法憋住的情绪,无法选择适当情境发泄的行为,称为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指标之一。延迟满足的意思是,为了追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或者减少更多的损失,我们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例如,等情绪消退以后,再找令你生气的人好好谈谈你为什么生气?这就是合适的情境。你对情绪的耐受力增加了,延迟满足的能力也会增强。

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人选择宣泄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有些人感觉难受时,会找闺蜜倾诉、吐苦水,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悲伤;有些人会让自己投入的无尽的工作中,用行动来麻木自己;还有些人会服用安眠药,改变生理反应,让自己一觉睡去,以驱散悲伤带来的疲惫感。
接下来,小编还有些好的点子,如果感觉还不错,请给加个鸡腿腿~

01 让嗅觉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改变情绪较为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嗅觉,原因在于嗅觉是唯一一个不通过大脑就会产生作用的感官。大脑中有一个情绪加工中心,叫作杏仁核,而杏仁核就在我们鼻子的后面。所以,闻香可能是调整情绪的最快的方法,因为它立马产生作用。在古代就有“君子佩香”的说法。所以家里准备点精油、香油、香皂,心情不好洗个干干净净的澡,换上新衣服,闻一闻清新的空气,都会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

02 适度的运动
我相信小伙伴们都很清楚运动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户外的有氧运动,它会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这些都是快乐因子。拿“抑郁”来举例,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认为,抑郁多数是由于脑部神经兴奋抑制的不均衡而导致,大脑高度兴奋,小脑一直得不到兴奋,而小脑主要负责管理我们的肌肉和运动关节。如果没有足够的运动,小脑神经兴奋不到位。早年它还不会显示,一般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问题。当大脑疲劳的时候小脑一定会闹。这个过程不兴奋,就会导致失眠,成年也一样。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强调,治疗失眠的最佳办法就是加大运动量,但运动量要合理,加起来要大概等于你三顿饭的时间。
03 静观自我关怀
这个是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一书中提出的,她在书中写到:
静观自我关怀就是与自己经历的这些痛苦相处,并带着善意和温柔来对待处在痛苦中的自己。
简言之,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停下来,听从身体的指引,感受自己的身体。身体在很多时候都比我们的大脑更有智慧。
由此她提出了情绪梳理七步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自我关怀
1.停下来,深呼吸,为情绪命名
2.身体定位(身体的哪个部位不舒服)
3.SSA:软化,安抚,允许
s-软化:把手放在身体不舒服的部位,让它变柔软
s-安抚:像对待小宝宝一样安抚痛苦的灵魂,给予接纳、支持、爱的言语
a-允许:不对抗,不评判,让一切自然流通。
第二步:探索需求我究竟想要什么对方究竟想要什么
第三步:情绪管理abc
a:事件
b:解读 : 解读1、解读2…
c:解读1:你的情绪、你的行为,结果......
第四步:与智者对话
可以是长辈,可以是朋友,是可以信任的人
第五步:核对
核对时,尊重对方,利人利己;直接核对,不旁敲侧击;每个目标,做好最坏的应对方案
第六步:制订未来的行动计划
可操作、可量化、可执行
第七步:收货总结
思考并记录在这次练习中,自己收货了什么,那些地方需要学习。
公众号回复“情绪梳理七步法”,即可获得电子版记录表。道理和方法都很简单,关键是如果真的想拥有淡定和谐的生活,可以从坚持练习这种“思维方法”开始。
04
生理干预
即采取行动或借助药物,以直接改变情绪相关的生理状态。
大家不要把这部分想的太悬,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面对失眠,专家会建议你“先放松身体,再放松心理”,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身体在没有得到充分放松的情况下,大脑神经时刻保持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会睡得着呢?如果你曾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或者其他精神疾病,你需要首先尊崇医生的医嘱,严重的情况下,就要借助药物干预...

以上就是我借助”情绪“这个主题想要表达的想法,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当你真正弄明白情绪管理内部原理,就可以由此想出很多调节日常不良情绪的对策。
当然,写了三篇文章不会因此让你成为毫无烦恼的圣人,也不存在,而是,当你面临情绪“低谷”时,能多一些从容不迫的选择。如果你在读完本文后有那么一点的收获,那么我的目标就算达成了,也相信你会成为那种“真正拥有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的人~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