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9767496/c98f44abbbdf16c7.jpeg)
小时候吃米豆腐的日子不多,我估计是可以数得清的几次,我记忆中是在大人们非常清闲,心情又非常好的日子里。
冬日里,农活儿相对要少很多。大人们没事儿干的时候,会相约一起打扑克牌。那时候打扑克牌并没有人赌钱,每个家庭估计也没有一分闲钱拿来做赌注,大家一起打牌就为了图个乐子。打牌的时候会聊天,估计也是天南海北地聊,聊到吃的那也是自然。米豆腐的制作肯定就是在这样的某个日子,由某个人于聊天中猛然提起来。大家一想,确实很久没有吃米豆腐了,那就做吧。
我们村有个豆腐坊,是礼贵叔叔的豆腐坊。每年过年前,全村人都会去那里打豆腐。豆腐坊里,石磨、大灶、大锅这些工具一应俱全,做米豆腐当然也是去那里。我感觉应该是村里相熟的几家人一起做,不像是打豆腐时各家做各家的。因为大家都只是图一时的尝鲜,并不做酒席待客,都不需要太多,一起做,每家分一大块就够吃了。
做米豆腐的程序和打豆腐有相似之处,要先把稻米浸泡8个小时左右,浸泡好的稻米用石磨磨成米浆,这些米浆最后倒进大锅里面,接着点入生石灰水或是食用碱水,一定要搅拌均匀。最后用小火慢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千万不要糊底。直到米浆变成黏稠的米糊,把这些米糊舀进打豆腐的模子里面,等到冷却后,米豆腐就做好了。这和打豆腐相比,还是简单了很多。
我估计那时候大人们的馋虫一经某人勾起来,就立刻回家泡稻米。第二天在豆腐坊里大家一起动手磨米浆,煮米浆。我能想象,那时候年轻的他们是快活的,一起聊天,一起玩闹,顺便做好米豆腐,最后每家分得一大块米豆腐回家。
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吃米豆腐也是尝鲜,是让人开心的事情。米豆腐是米做的,但是换了一个形态之后,感觉就大不同了。生活中还是需要这些新鲜感的。小时候吃过的这些米豆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新鲜感。吃米豆腐的日子,我感觉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就像是节日一般。
米豆腐是米做的,可以直接充当主食。吃米豆腐的日子就不用像平时那样做饭了,全家老少一人一碗米豆腐,就管饱,这个日子究竟和往日不同。妈妈通常会把米豆腐切成小块,放在大铁锅里煎得两面焦黄,煎好之后可以放盐、放葱花,小孩子喜甜,也可以放白砂糖。只是这米豆腐要趁热吃才好吃,细嫩滑软,放凉了就不好吃了。我们端上一碗米豆腐,会挨家串门,发现小伙伴们的碗里都是米豆腐。我们村里有个特别好的传统,有什么好吃的,大家都会一起吃,没人吃独食。直到现在都是如此,暑假回家,隔几天妈妈、婶婶们就会送东西来,要么是菜园里的菜,要么是地里的瓜,又或是树上的果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一起吃东西会更香,一起看电影更精彩,一起唱歌更快乐。这些一起的日子,真的让人更幸福,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基因里从远古群居时留下的烙印。
有些日子我们总以为会一直持续下去 ,哪怕是最平淡的日子。可事实并非如此,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戛然而止,让你来不及做准备。不记得是哪一年礼贵叔叔外出挖煤,煤矿塌了,礼贵叔叔双腿因此瘫痪了,后来就去世了。村里的豆腐坊也就不存在了,我们一起吃米豆腐的日子也就不存在了。
米豆腐是一种普通的吃食,全国各地应该都有,也可能各有各的特色吃法。而对我来说,它是一种吃食,更是一种美好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