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年廿四,这一天小家伙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所有的活动中有他的参与会变得更有趣味。早上,小家伙一起到超市买了一堆年货,还有挥春,兴奋地嚷嚷着说要做小帮手,把挥春都贴上去。到了下午3点,小家伙有模有样地帮助婆婆一起把需要烧的元宝蜡烛都拿到门口,一本正经地看着姥姥拜神,小家伙也很有诚心,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永远开心。
到了贴挥春的时候了,简直就是热情奔放,全家出动;姥姥负责给大家贴纸,阿姨和妈妈负责贴,小家伙则是勤劳的小助手积极帮忙传递贴纸。虽然秩序有点混乱,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让他动手帮忙,过程很简单,但是孩子很开心!
一直以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放手让他自行处理事情,包括简单的穿鞋、穿衣服、刷牙等;到现在,他的独立性比较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要求家长帮忙,不管多么急或多么复杂,他都坚持一下人处理;到实在是无法操作时候,他会让你帮忙,我们在这个时候强调的是礼貌性邀请帮忙,他做到了;但是,在帮助他的时候,我们并非一味予他完成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引导的方式,通过慢吞吞的分解动作,让他仔细观察我们的操作方式,一旦他找到了技巧,他就会夺去来自已操作;看得出,他很满足于自己能做到力所能力甚至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的习得能力很强,难怪幼儿园老师很喜欢他,也难怪在抢答环节基本上是不按规则出牌,让老师哭笑不得。
洋洋妈说小家伙有某些地方明显进步了:
1、能够主动传递东西给大人,方便大人开展工作,做好配角角色;
2、能够主动分享食物给大人,有一定的尊老意识。
当然,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在陪伴中慢慢强调的,这种意识并非即兴形成,我们也并非用呵斥的方式让孩子去服从,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气氛如此,通过共情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规则的存在与缓缓接受、实践。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与陪伴;最近也发现洋洋妈对孩子的情绪方面有了更多的共情,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正面的宣泄,能让孩子懂得更理性去分析情绪的变化,并且在3分钟内能对情绪进行控制,避免了情绪的爆发,在我们的家庭氛围中,他会感受到情绪不能让他得到他想要的,而控制好了情绪,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甚至能保持很开心的状态与家人一起玩耍。我们会不断地在这种实践中去引导他,让他体会到幸福的含义:快乐与意义的相结合。
育儿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考验更多的是父母的耐心与情绪;虽然目前孩子还是一样能明显感受到你的情绪变化,但是,我们也明显感受到他的情绪慢慢不会受到你情绪的太多 影响,因为,他知道,他可以用他特有方式让你开心,他也知道,父母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当然,如果父母之间有争执,小家伙还是很敏感地感受到氛围的变化,会选择对气焰比较大的一方进行“批评”“教育”,可爱的童言童语像泼冷水给你一样,会瞬间让你冷静很多。他目前已成为家庭的润滑剂。
李玫瑾教授说:0-6岁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心理成长最为重要而复杂的阶段,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关注。那么,我觉得,父母在这个阶段多么敏感也不为过,毕竟没有觉察力与悉心观察,我们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依恋关系、成长环境。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能给予任何物质上的需要,当然也能满足他心理的需求。但是,这方面真的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陪伴不是单纯的在身边,不单纯是孩子玩自己的,父母玩自己的,需要的是父母更高的觉察力,更多的“庸人自扰”。
孩子的成长,首要条件是父母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