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手指伸出长短不一,何况班里62个孩子,程度参差不齐,上课进度尽可能照顾每一个孩子,不让他们掉队。
可是愿望美好现实却很打脸。班里的小张说不清是怎么回事,给他一张测试题呼呼就写完了,试题往书包里一放万事大吉。你发现时让他拿出来检查,没有一道是正确的。你气呼呼的让他重新做,他乖乖的从第一道题开始居然能做对不少。原来他需要的是一对一的辅导,可老师要照顾的是大多数,偶尔多看他几次已经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又怎么可能弃其他同学不顾只辅导他一个人呢?
小张的母亲也很为难,孩子做题时她常伴其左右。这更让小张有了依赖性,妈妈在旁尚可能做题并保证正确率;离开妈妈的视线,小张无所事事。这种现象现很常见,因为太多的陪伴让孩子没有了独立性和学习自主性,丧失了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怪圈家长能意识到但却难跳出来,老师能意识到却改变不了。人人都盼望自己孩子成才,都想给孩子多些陪伴,然而陪伴是要讲究方法。该孩子做的事必须让他自己独立完成,不能让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找父母,一不顺心就哭鼻子。家长更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是必须承担的?哪些是要努力做好的?
教育路上没有可以直接拿来的前人的经验,我们只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拿他们的经验来衡量我们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