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特辑语文 语花谷穗文刊
重温经典6——从学习典籍中看聚仁的创作人生(上)

重温经典6——从学习典籍中看聚仁的创作人生(上)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07:17 被阅读0次

曹聚仁在《读书经验》一文中说:  中年人有一种好处,会有人来请教什么什么之类的经验之谈。一个老庶务善于揩油,一个老裁缝善于偷布,一个老官僚善于刮刷,一个老政客善于弄鬼作怪,这些都是新手所钦佩所不得不请教的。好多年以前,上海某中学请了许多学者专家讲什么读书方法读书经验,后来还出一本专集。我约略翻过一下,只记得还是“多读多看多做”那些“好”方法,也就懒得翻下去。现在轮到我来谈什么读书的经验,悔当年不到某中学去听讲,又不把专集仔细看一看;提起笔来,觉得实在没有话可说。

应该说,“多读多看多做”的说法,真的还不是曹聚仁一家之言。但我读他的书读得越多越觉得他读的书更多,且中国古、近、现代典籍,中外文、史、哲通览,让晚辈望尘莫及。

四岁时,曹梦岐就叫他读书。从《大学》、《中庸》读起,一直读到《纲鉴易知录》、《近思录》。单《诗经》就统背过九次,《礼记》、《左传》念过两遍,不过,《尔雅》只念过一遍。其中有关他小时候读《近思录》的往事,在不同的文章中多次出现,说明程朱理学对他影响很大。

历史还原:康熙皇帝本身有着极高的汉学修养,精通满汉文化,他对于推动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康熙帝曾说朱熹的作品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康熙在位后期,程朱理学被尊为正统,将朱熹提拔到孔庙第十一位配享哲人,给予尊隆地位。命儒臣李光地等“删其支离,存其纲要”,即删节修改《性理大全》,成《性理精义》二十卷,为此书删节本。他还主持编辑了《朱子大全》颁布天下。

“先父时常叫我读《近思录》,《近思录》对于他很多不利之处。他平常读《四书》,只是用朱注,《近思录》上有周敦颐、张载、邵雍、程明道、程伊川种种不同的说法,他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是贤人的话,有那样的不大同;最疑难的,明道和伊川兄弟俩也那样不大同,不知偏向那一面为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地方他是说得非常含糊的。有一件事,他觉得很惊讶:我从《朱文公全集》找到一段朱子说岳飞跋扈不驯的记载,他不知道怎样说才好,既不便说朱子说错,又不便失敬岳武穆,只能含糊了事。有一年,他从杭州买了《王阳明全集》回来,那更多事了:有些地方,王阳明把朱熹驳得体无完肤,把朱熹的集注统翻过身来,谁是谁非,实在无法下判断。翻看的书愈多,疑问之处愈多,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已经不大信任朱老夫子了。”

应该说,父亲曹梦岐是一心想把儿子曹聚仁引到“正途”上去的,实现其心中满满的因为自己当不了举人之后的“乡村社会治理”理想。而曹聚仁还真的受他父亲的影响,在杭一师长达五年的学习期间,“前三年是埋头读书,一意做理学家门徒的时代”,后两年因为进入“五四”时代,原先“读死书”的想法完全被“救国”的浪涛淹没了。

但让人疑问的是,清代有《四库全书》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曹聚仁在自己作品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呢?

如果我的猜想正确的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曹家毕竟还是“自耕农”一类的大户,也可能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曹梦岐恐怕还算不上是个大藏书家。

找死的蚊子(早晨1:30),迂回冲击是她的强项。

言归正传。曹聚仁在《金华一年半》中说:“所谓‘叛徒’即是对宋明理学家的总批判,我所走的路子,乃是明代大戏曲家汤若士的‘唯情主义’。”汤若士,《牡丹亭》的作者。唯情主义按曹聚仁自己的话说,就是陶谦的“彼亦人子也”的观念。在《诸侄》一文中说:“我的思想,可以说是先父的程朱理想的反对派,……乃是唯实的,和英儒若素最接近,这又是孩子们所不理解了。”(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经典6——从学习典籍中看聚仁的创作人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nf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