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658/a343b3b194d64e2d.jpg)
近日,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进行了他的第四次年度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了过去30多年几次关键成长的经历和感悟,特别是创业之旅。谁也没有想到创业大佬雷军的第一次创业格外的凄惨。
在大三时期,他和几位学长创办了“三色公司”。从卖电脑,到写软件,再到打字复印业务等…… 为了伟大梦想,他们不怕辛苦,啥生意都做。可是现实很残酷,开头还赚了点小钱,随着业务越来越多,赚钱越来越难。再后来,公司发不出工资,饭都要吃不上了。
这时,有位学长吹牛,说他做生意不行,打麻将还行。他就和食堂师傅们打麻将,打了几次,还真赢了好多饭菜票,公司靠这个又撑了一段时间。最后,公司终于熬不下去了,连散伙饭都没吃,就关门清算了。
创业真的是九死一生的事吗?
单干就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658/07334493edfdf094.png)
其实未必,我们可以去找一些成功人士的方法,尝试在一些书籍中寻找答案,比如新书《单干》。
《单干》这本书获得像秋叶大叔、DISC创始人李海峰、笔记侠创始人柯洲等超级个体的联袂推荐。作者刘欢是位长期企业主咨询顾问,擅长新趋势和复杂环境下的商业实践,且实战经验很丰富。他用3年时间深度访谈了上百位年入百万的作者、专家、知识IP等,总结出了他们成为超级个体的成功经验,提炼出了5项核心修炼,49个关键动作。
5项核心修炼
那何谓5项核心修炼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658/5d47f2ae993ad02d.png)
五项核心修炼图
变现,解决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其他板块的发展提供基础。
品牌,为变现提供势能,为影响力的积累提供容器。商业变现和个人品牌是超级个体最容易被感知的发力点,但不是超级个体的全部。
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动力,把梦想变为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具体动作。此外,长期来看,超级个体的成长也离不开持续学习和在关键时点做出正确选择。学习,不断地吸收外界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成长。
选择,为努力找到正确的方向并规避风险。
以上5项修炼共同成就超级个体,缺一不可。
我们可以把修炼模型概括为“名利心智策”沙漏状模型。变现和品牌比较好理解,它是创业者在冰山之山上要弄清楚的两个重要要素,一方面要把握住把能力变成财富,还有一方面要从0-1做成品牌,起放大效应。
以雷军第一次创业失败为例,雷军复盘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商业上太幼稚了,完全没有经验。既没有说明白谁牵头,也没有搞明白做什么业务,碰到什么做什么,稀里糊涂就开始了。可见商业变现的理解是第一位。
而动力,鲜少有人提及,但它却有着杠杆般的作用。“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提法和素有“亚圣”稻圣和夫讲的热情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支撑这三者之上的,就是学习力及选择力。
被誉为”最强CEO“的宁高宁曾经说过:“没有终身职业,只有终身学习。只有你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才会不断地得到外部新生事物的启发。”
变现修炼之稀缺动作
49个核心动作不是一文可以概括的,但对我来说,现阶段变现和学习是两手都要抓的事情。因此,这里重点讲两个:变现修炼中的稀缺动作及学习修炼中的推石模型。
稀缺动作:
商业的原点是稀缺。当你的能力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持续生长时,你终将走向稀缺。社会把最重要的位置留给最稀缺的人才,最稀缺的人才决定谁吃肉、谁喝汤。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稀缺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658/c5d6641876e1cc31.png)
牢记三点:效果、圈层、确定性
效果。知识不稀缺,效果才稀缺。第二,圈层。没有绝对的稀缺,只有相对的稀缺。第三,确定性。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确定性就是稀缺。很多人想知道如何才能提高收入水平?答案只有一个——稀缺。
对于人类来说,世间有两大恶魔,其中一个就是稀缺。为什么我们挣钱要盯着稀缺来,因为最稀缺的人才决定谁吃肉、谁喝汤。这也告诉我们,个人努力的方向,本质上就是让自己沿着更稀缺的方向发展,你有而别人没有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658/1e7d1d08a1963891.jpg)
如果你玩简书,对“彭小六”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他就是稀缺动作的践行者。当初他是一个六县城市的程序员,转而做很少人从事的知识付费。当简书还没有多少签约作者时,他三个月就成为简书头牌签约作者,拥有简书的粉丝群。定位自己在阅读这块的能力,寻找让自己能力相对稀缺的受众圈层。
别人都在大谈特谈为知识付费的时候,他转而发声“我们更要注重知识付费的效果”,提出为效果买单。
他还有一个出摊的概念,就是在一个领域内有了一定的成绩,就应该上学下帮。比如,自己读了一本书,学会了做思维导图,就可以教不会思维导图的朋友。自己学习了很多沟通的方法的技巧,拆了很多书,就可以试着做一做分享,或者做一个小课、工作坊来教给他人。
其目的就是给他人进行确定性的交付,保障稳定性。手艺打磨人也是长年累年积累的。彭小六也是这么做的,他通过读了很多教阅读方法、学习力的书,学会了怎么样去阅读。然后,就四处去分享,免费地做,帮一些企业培训的老师打下手,慢慢地获得一些机会和影响力。渐渐地,他的影响力慢慢变大,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也想创业,那么不妨思考一下你在哪方面有稀缺性,你能保证你提供的你有别人没有的效果吗,产品或者服务都可以;你能通过垂直的定位突破圈层吗,链接到更广的人群;你能通过一些方式方法保障确定性的交付吗,让用户的感受一致性?
心力修炼之推石模型
推石模型的提法听起来有点像空洞的“心灵鸡汤”是不是?你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怎么做到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658/c69f12e62f9d533a.png)
我们来拆解一下。好的结果=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力
听起来像初中物理。如何推箱子?画个受力分析向量图,沿着运动的方向发力,效果最好。推石模型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向=简单的道理+长期主义
初看上去,这个不太好理解,第一眼会不会让你想起西西弗斯的推石头的故事。
巧合之下,知名创账号“润宇创业笔记”的主理人王润宇也是”西西弗斯“。王润宇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创业班,可谓科班出身。从最早的游戏,到后来的打车、音乐教育,再到K12赛道,过去的十二年,他一直躲在幕后运筹帷幄。
直到2020年,k12市场红海一片,在巨额的投放亏损下,润宇不得不进行裁员,转向幕前。他尝试新的突破,瞄准个体创业赛道做个人IP。刚开始他完全摸不着门道,不知道怎么做定位,怎么做内容。
他决定给自己找一个刻意练习的目标:从朋友圈开始执行,每天写5条朋友圈。以前的他,一年也就发十几条朋友圈,且都是现在看来没有营养的内容。但因为每天要写五条,他不得不留意生活中的心思、想法,更积极地分享感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6658/445b58adf16df096.png)
为了把五条任务完成,润宇将内容作了分类,比如可以发:生活、读书心得、业务、团队、转发他人的公号、视频、自己的观点、想法等。
从一天发5条朋友圈动态开始,王润宇陆续开启了视频号短视频、直播、公众号、社群、私信等一系列密集的内容更新和创作。
坚持的前半年,很难。一个是要刻意练习,努力坚持。另一个则是,没有什么正向反馈,难免有些失落。但熬过之后,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切都开始好起来了。持续的发力后,2年左右开始有人知道润宇是谁,能帮忙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时候可以找他……所幸,通过选择正确的方向及持续的发力,取得了好的结果。
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修炼方法和找到核心功作。如果你创业、单干感到迷茫,如果你已在创业路上想稳步向前,都可以来读读《单干》这本书,找到你要修炼的能力及核心动作,稳稳地变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