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有名的作家都曾经提到过写作的瓶颈,有时候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作为一个每天更新的人,我对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
但是昨天我跟一个老师交流写作的经验时那名老师却让我大跌眼镜。在我说到我经常会出现盯着屏幕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之时,那个老师却说:“你一定是方法不对!你写不出那就一定是方法不对!”听着他如此坚定的语气和一副说教的口吻,我不禁退后两步,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已经决定离他远一点了。
作为年轻人,常常会遇到比我们年长的人凭借他们的年长与经历来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有时他们会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强行影响我们的人生。每每看到他们全盘否定我们的创新,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行塞给我们,我都很想说一句:“对不起,我们年轻人就是喜欢‘一意孤行’。”
02
那么年轻人到底为什么不愿意听“忠告”?
首先,不得不承认,时代在变迁,许多爱说教的成年人已经不在和这个世界接轨,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当今网络时代的多元化。如果他们真的懂得什么是多元化,想必也没那么多忠告给我们。他们的一些忠告,在我们看来不仅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我有个同学曾向我吐槽,他妈告诉他:“别跟学习不好的人交往”,每次只要一提到自己和哪个同学做了什么,他妈都要问“那个人学习怎么样?”。任他怎么解释,他妈都对学习不好的人嗤之以鼻,甚至还要求他和班级第一谈恋爱。以至于现在,他妈的印象里,他的朋友都是大学霸。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有的学习不好的还真的比学习好的厉害。
很多的说教也许不是错的,但是不能让我们达到心目中的目标。我们听了怎样的人的话,就可能成为怎样的人。年轻人的理想是伟大的,我们都想成为超越父母和很多成年人的存在,所以我们往往对一些人的忠告有着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
除此之外,年轻人都有一种探索和倔强的精神,别人告诉我们的事情,也许是真的,但是我们也确实想自己尝试验证。而且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是优秀的,相信自己的思路可能是超越前人的。《知日》在采访树木希林的时候问到:“对于年轻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建议?”她回答:“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
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思想,我们无论如何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事实也是如此,一个道理别人可以讲给我们,我们可能表面上知道了这个道理,但是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或者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一定的经历才能让这个道理印在我们身上,帮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披荆斩棘。
所以,我是支持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一意孤行”的。
03
但是年轻人在“一意孤行”的时候确实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我们年长的人可能观念腐朽、思维落后,说话也过于说教,让人难以接受。但我们依旧要保持基本的尊敬,对于家人和老师这些比较亲近且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可以试着表达自己的观点,保留彼此的意见,有时候被改变的可能就是他们。
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人,突然跑过来倚老卖老,不必多言、保持微笑就是了。
虽说他人的观点可能无法帮助我们,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全盘地否定某种看法和全部接受一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从中思索,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结合我们个人的自身情况,在别人表达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而提升自我。
04
当我们作为想要教导别人的人时,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重要的事物都不同,所能投入精力的东西也不同。我们能够做的不是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教给别人,而是分享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而不是意见。
同时也要有着开拓的思维,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思想,让他们自由地去创造去发展,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05
今天我所提到的所谓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不仅仅是指年纪上的差距,可能是一所学校里的学长与学弟,可能是在不同行业中的记者与作家,更可能是两个好友或闺蜜。
人之过在于好为人师。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尊重别人的观点,把别人看做世界的另一种色彩,而不是认为自己是世间唯一的真理,什么时候,别人就会愿意去接受我们的观点。
说起来,我们这一代以90后为主力的年轻人,既不是还没长大的小孩,也不是已经固定了了人生的成年人。我们处于一个最特殊的阶段,在幼稚之后,也在成熟之前。
我们已经过了需要长辈硬性要求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三观已经成型,不可能再不问原因地去接受,只有自己认为有道理的东西我们才能放入心底。我愿意在成长的路上一意孤行,哪怕我是错的,我也想撞个南墙再回头,看见棺材再落泪。毕竟年轻是资本,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生活的失败与成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而且也有那么一种可能,一不小心,曾经别人都认为是错误的事情,被我们的一个坚持,就创造了新的天地。
对不起,我们年轻人就是喜欢犯前人犯过的错误
对不起,我们年轻人就是喜欢“一意孤行”。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