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故事,名字是《女儿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我印象非常深刻,内心也有非常大的触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家长的焦虑,就把这封信找了出来,先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故事中说:
父亲从女儿房门前经过时,发现女儿的房间收拾的异常整齐。这太奇怪了。
女儿15岁,追求时尚却不爱整洁,房间一向凌乱不堪。今天,不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其他物品也摆的整整齐齐,被擦拭的一尘不染。
接着,他看到枕头上放着一封信。他走进房间,拿起信,信的开头写着“亲爱的爸爸”几个字。
父亲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用颤抖的手拆开信,念起来:
亲爱的爸爸:
我在写这封信时,心中充满内疚和不安,但是,我还是得告诉你,我就要离家出走了。
为了避免你和母亲的阻挠,我和男友兰迪必须这样私奔。我和兰迪已经是一体的了,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我相信,你们见到兰迪也会喜欢他的。他身上文刺了各种图案,他的服装另类、前卫,他的发型独一无二。我和他之间不但难舍难分,而且,我已经有了身孕。
兰迪说,他要这个孩子,以后我们三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想,我们肯定会幸福的,虽然兰迪的年龄比我稍大一点(男人42岁,在现今这个社会不算太老,是吧?),也没有什么钱,但是,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感情的障碍,你们说对吗?
我们打算到深山老林里去,搭一间小木屋。我们已经在那准备好了过冬需要的木柴。当然,兰迪还有好几位女友,但是,我知道他会以他的方式对我表示忠诚的。他说,他要和我生好多好多孩子,这也是我的梦想。
兰迪认为,大麻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我将和他一起种植大麻,然后出售给我们的朋友。
同时,我们还要向上帝祈祷,希望科学家早日找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这样,兰迪就可以康复了。他应该能得到这样的好报。
爱你的女儿
罗丝
读到这儿,父亲差点昏厥。这时,他看到另外几个字,“未完,见反面”。
他慌忙把信翻过来,那里有几行字:
“另:爸爸,你刚才读到的文字都不是真事。真实情况是,我在隔壁邻居的家中,并想让你知道,生活中有好多事情比我的成绩单要糟糕得多。我的成绩放在书桌中间的抽屉里,请你签上名,然后给我打电话,让我确信我可以平安回家了。”
这封信结束了,大家的心情是不是都跟着这位父亲的心坐了一次过山车啊?
故事中的姑娘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的孩子,她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担心父亲责罚,就导演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样让父亲在极度的恐慌中感到和女儿的健康、安全相比,成绩差些,实在不算什么,从而免去责罚。故事的开头,提到女儿的房间平时杂乱不堪,是不是平时总是被父亲指责呢?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外国的爸爸面对孩子的成绩会着急,中国的父母面对孩子成长更是焦虑。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叹了一口气,妈妈马上紧张地问:“儿子,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觉得作业太多,压力太大了?要不辅导班咱不报了?”孩子无奈地说:“妈妈,要是我叹口气你就紧张,我以后得忍多少啊?”
妈妈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紧张焦虑,孩子的一句话又道出面临妈妈的紧张带给自己少多压力啊。
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轻松,为了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我们做父母的焦虑必须要化解。不然,不仅自己过得痛苦,还让孩子背负不必要的包袱前行。
那么,造成父母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每个人应该各不相同,大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担心孩子的未来。总是认为当前的情况决定和影响将来的情况,有一句话,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给很多家长带来了焦虑,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设计和规划。其实,这只是商家的一句营销策划而已,制造危机,让家长掏钱。每个孩子的成长目的并不相同,有点目标是画家,有的目标是运动员,有的目标是军事家,有的是科学家……。起跑点都不在一起,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网络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你又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你怎么知道我的未来。”
二、接受不了孩子成绩不如别人的孩子
现代社会,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很少,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就决定着一个家庭未来的成就,所以孩子身上承担着家长全部的期待和希望。所以更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成绩落后,甚至不允许孩子各方面落后于人。看到有孩子考过了钢琴十级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看到有孩子成绩考了满分,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看到有孩子画画画得很好,也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总会听到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别人孩子多好,你怎么不能更努力一些呢?”这就是拿所有孩子的优势来和自己的孩子比,怎么比得过啊?
三、为了自己的虚荣。现在社交网络极为发达,谁家的情况怎么样,几乎都会坦露在众人面前。前段时间网络上讨论得沸沸扬扬的“儿子考上清华大学被踢出同学群”事件,不管原因如何,被广泛关注本身就暴露出别人孩子的出色成就,会造成很多人的压力。朋友圈很多人动不动就开启晒娃模式,自豪地展示自己孩子的成绩。很多人会被各种优秀的孩子刺激,转身就把压力转嫁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时就会焦虑。
四、担心孩子的安全
人生是一场体验之旅,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于他人的人生故事,饱含苦辣酸甜。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孩子的一生顺遂平安,这是人之常情。教育孩子注意安全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地夸大人生风险,就难免焦虑不安。就如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有一段台词说道:“打在娘胎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呢。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上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都躲着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当大人想到这么多风险时,难免对孩子的安全感到紧张。
其实人生能遇到的风险,就像农民种地会遇到旱涝灾害一样,虽然存在风险,人们还是年年种地,年年收获。人生也一样,风险存在,并不影响我们快乐成长,体验生命的美好,只不过当灾难风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拥有能力更积极地去面对。学会规避风险,并在风险来临是有效处理,把伤害降到最低。毕竟,完全没有风险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五、担心孩子的心理受伤害
当心理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人们认同,对于心理伤害的担心便多了起来。前几天有个小学老师因为一个学生作业没写完,放学后留下来单独辅导。家长知道后就到学校指责,说这样做会给他的孩子带来心理伤害,逼得老师要辞职。这虽然有点过激,但是,考试考坏了担心孩子受伤害,被批评了担心受伤害,和同学闹矛盾了担心受伤害,这样的家长很常见。
孩子成长中,不论是学习,还是人际交往都会不断遇到挑战,正是这些挑战的不断出现,孩子的能力才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因为解决问题才是提升能力的机会。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家长内心常常充满矛盾,一方面担心孩子成绩不好,影响未来,一方面担心压力大了,孩子心理健康出问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前几天,有个家长找我,说孩子近来只要是提起去上学,就会肚子疼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有病,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考虑到孩子上高中学习任务重,也有可能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心里过度紧张造成的。就建议她试着让孩子用更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家长就劝孩子:考好考坏都没有关系。结果,孩子肚子疼的状况真的消失了。今天妈妈又找我,说就要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了,孩子竟然要求到外面吃饭,还要逛街。这怎么可以呢?
从这两次的咨询来看,家长的内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充满矛盾的。孩子紧张的时候担心孩子心理不健康,但孩子不紧张不焦虑的时候,又担心孩子放纵自我。
也有的家长没有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但是自己的焦虑无法化解,就会寻找另外的出口。比如有个妈妈对于学校布置海量作业产生了非常大的愤怒,甚至告诉我自己忍无可忍。那种痛苦,也让我心生感慨。如此焦虑的父母们,实在急需得到有效的帮助啊。
我想告诉家长们的是,如果感到自己有焦虑,衡量一下度。适当有点压力,会促使我们更加努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并不会产生危害。关键是要“度”。如果焦虑过重,就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比如睡眠质量下降,噩梦不断;比如看到孩子没有读书就着急想发火;一想起孩子学习就心烦意乱等。这样的情况就一定要寻求专业的人士寻求帮助。另外,在思想方面一定要调整自己的认知。
第一、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和任何人都不具有可比性,只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把自己从和更多优秀孩子的比较中抽离出来。
第二、孩子的人生路我们设计不了,我们没有办法预设或者预测孩子的未来,他们的人生只能是他们自己体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长中做好他们的支持者协助者,当孩子遇到人生挑战的时候,及时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第三、孩子的学习任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安排就好。家长的担心和焦虑,除了加重孩子的压力之外,还有可能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抗。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当一个孩子总是处在他人约束时,自律就不容易生发。减少他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第四、接受孩子的状态,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总有前后高低,在理解接纳孩子的基础上,协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让他们享受生命本身的美好,而不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和期待。在学校都是前几名不可能,在社会上都是领导精英也不可能。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人之外,尽可能做好更好的那个自己就好了。
我想,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反思,我们爱孩子是不是一定要有附加条件,孩子优秀我们就爱他,不优秀就不爱他了吗?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我们面对孩子,就多了一份坦然和平和,焦虑的情绪也就不容易发生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