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在图书馆看书,弟弟要拉臭臭。去卫生间一趟也没拉,问为啥?弟弟要用坐便,蹲便不会拉。“担心掉进去?” “是的” 弟弟不好意思说,“妈妈抱着你可以吗?” “不行” “像妈妈这样蹲下,妈妈拉着你的手?” “不行”。“相信妈妈,妈妈可不舍得把你掉下去,妈妈一定能抱好你的。” 继续说服到,“不相信妈妈”弟弟答到。
瞬间心里塌陷,妈妈都不相信?弟弟见我想强制抱他,跑出厕所喊这要找姐姐。
一时半会肯定找不到坐便,老憋着也不是办法呀,待会还要做公交车回去,路上憋不住咋办?但弟弟真是很排斥,对坐便拉臭粑粑很害怕。
带他溜了两圈,见弟弟已放松情绪,又说服起来说,“妈妈给你当坐便器吧,你坐妈妈胳膊上,妈妈紧紧抱住你,我们试一试吧?”
二宝爽快的答应,就像小宝宝把尿那样,可算解决了拉臭粑粑的问题。
之前有听到说,谁谁谁拉臭粑粑还分啥蹲坐便马桶,当时感觉真是矫情。我们有时在户外找不到公厕,找个隐蔽的地方就解决了,不也是蹲这吗?不也挺顺畅的。活人还能被屎尿屁憋死??咋今天碰到蹲便就死活不去呢?
原来两岁多的孩子不是对蹲坐有要求,是看到蹲便的大口,被吓到了,担心自己掉进去。尽快怎么讲不会掉进去,教方法、帮忙、保证也是抵挡不住孩子对蹲便大口的恐惧。如果妈妈用蛮力,孩子会从害怕变得恐惧。
好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在幼儿园拉臭粑粑,心理学家研究说,这是因为孩子们对幼儿园还未建立信任关系。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单向养育,而是父母和孩子双向努力的结果。碰到孩子有问题,不仅是出面帮忙解决了问题,而且能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认同孩子的观点,才能先到事情的本质,彻底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