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几份关于教育的文件相继出台,其中有一份是关于学前教育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规定得很细致。红黄蓝股价应声暴跌,预示着要挤出教育资本化中的热钱快钱,是件好事。
其中还有一些其他亮点,比如第(七)条里提到:鼓励支持街道、村集体、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公办园,在为本单位职工子女入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这一条如果顺利落实推广的话,将大大方便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也降低养育成本,毕竟普惠性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要便宜很多。
那么,金钱和教育是冲突的吗?下面就试着分析一下: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入社会的第一个主要场所,因此有着非凡的重要意义。幼儿教育是一份对道德水准要求极高的工作,对“人之初”的纯净无邪饱含敬畏和爱心,对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阶段有着紧迫的责任心,对幼儿身体健康有着敏锐的细心,对心灵的呵护有着高出常人的洞察和耐心,需要学习各种育儿心理和方法,绝非考了幼儿教师资格证就可以胜任的。
公立幼儿园除了费用相对低,管理相对规范以外,有着以下几方面不足:
公办幼儿园规模有限。尤其放开二胎,以及大量的人口涌往城市,各小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公立幼儿园的现有容纳能力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公立幼儿园经费有限。教师任务多且杂。且师生配比率低。公立幼儿园普遍一个班三十个左右孩子,两个老师加一个保育阿姨,在安顿孩子们一天的吃喝拉撒睡之外,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孩子们都回家以后,还要完成教学汇报、整理幼儿照片、打扫校园,做手工、登记表格等额外的工作。除了寒暑假,基本上是顾不了家庭,因此幼儿教师往往还要奉献出八小时以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红黄蓝暴跌的背后|金钱和道德双轮驱动才能保障好的教育教师薪资低。公立幼儿园一般都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薪资水平并不高,和职业所要求的一切其实是失衡的,在我们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没那么高的现阶段,每个人都要靠着那份工资来维持日常的吃穿住用行,讲真,也仅仅是维持,去个稍远的远方,买件心仪的衣服都要掂量很久。全凭道德感驱动不计回报的老师,令人发自内心地感激和敬佩。
保障缺乏。有的优秀老师待了二十年,才终于轮上考正式编制,而很多老师辛勤工作,却是没有正式编制的。
简言之,任务多而杂,责任重而大,薪资比较低且固定,所以仅从道德层面要求,无法驱动教师普遍且长期的积极性,也导致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很大。
主要因为公办幼儿园规模容纳不了的问题,使得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资质良莠不齐,但基本上大家都趋于上贵一些的,心里想着服务好的话也值得。收费固然够高,但总比没幼儿园上要好。它有着以下几个好处:
1、师生配比率高。民办园把较高的收费用来建立更高的师生配比率,更合理地分工,更好地关注和保育。
2、活动更灵活多样。因为没有公办园的统一教学任务束缚,可以更加灵活地开展有别于常规园的一系列有益孩子的活动。
但民办园收取较高的学费,很多时候真正变成老师薪酬的那部分依然是很少,大部分变成资本家的利润了。
像红黄蓝高昂的费用和低质服务的反差招来了民众的不满,尤其是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触犯道德底线还大肆敛财,就会显得格外地刺眼,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所以归根结底,不论公办民办,幼儿教师普遍薪资不高,且上升通道狭隘。这样的土壤,怎么能够按照圣人的标准要求教师像道德模范那样去奉献?有也是少数。
无独有偶,教育部近期也出台了《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同样强调师德师风建设。但同样因为体制内薪资水平低的问题,导致教师普遍责任心缺失,教学态度浮躁散漫等问题。与此同时,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今天,三观很正的网络课程优秀教师们已经在互联网上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传统学校的有识之士有的跳出体制,做独立语文教师等等也是大放异彩。在教育的共通领域,相信只有在金钱和道德的双轮驱动下才能保障好的教育长长久久。
红黄蓝暴跌的背后|金钱和道德双轮驱动才能保障好的教育幼儿园有其教学的特殊性,必须是实体的场所,跟真实的教师接触,并且受教师直观的影响。也许老师们可以改行,但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绝对是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对中小学和高校教师也是同理,没有哪份职业比教师能够产生的价值更大)。有好的薪酬和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力。不管民办公办,比起荣誉证书,奖金都要来得更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