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2019年春节期间一部很热门的科幻电影,有望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科幻电影的拍摄经验,用导演郭帆的话说就是,“人家(好莱坞)干了五十多年,我们这才是第一次”。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郭帆的确有所收获。在接受36氪、界面、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郭帆介绍了他拍电影时的一些心得。
一,核最重要,其他都是依附。他认为,不要一上来就陷在“科幻”里面,要先把“科幻”拿掉,把它当成一个普通故事去讲,“先找到最核心要表达的东西,载体只是外部的依附,找到故事核后,再以它为基础建立故事”。电影最核心的始终是人文情感,剧作一定要放在人身上。
二,找到的情感点要和当下有关。比如,电影里有春节,电影里的学生还穿着和今天一样的校服,类似这种设置,中国人就会有亲切感,不会觉得陌生。如果是设置成一万年之后,根本没法拍,因为不知道怎么去拍才能和今天的人有联系。
第三,郭帆做电影的逻辑是,把电影所有的创意都放在会议桌上。他说:“如果需要试拍的话,我们就试着拍一下,看看能不能实现。”郭帆的要求是,不能有任何现场的灵光一闪,他认为所谓的灵光一闪,往往是需要查缺补漏时的急中生智,当时可能觉得还可以,但实际效果和最初缜密的创意相比,可能大打折扣。“做电影,特别像《流浪地球》这样重视效的电影,景的范围、绿幕的范围就在这,演员的表演很多时候被限定在狭小空间里,必须提前设计好、准备好”。
郭帆还提到他对于电影工业化的看法。他认为工业化就是要标准化,量化之后再去拆分,拆分成一个个项目组以提高效率,这是工业化的底层逻辑。而工业化最开始拆分的恰好是剧本,因为剧本本身就是标准化的,或者说是可以量化的。剧本不是一张纸上的一堆字,而是一个数据库。只有把剧本看成一个数据库的时候,它才可以被分类和拆分,进而去合理地对接道具、摄影、美术等工种。
以上是Xxky收集和整理导演郭帆的心得,欢迎简友交流。貌似看原著更能体会。
观影《流浪地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