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用心理学(1)【习得行无助】——产因、心理状态、对生活学习的影

实用心理学(1)【习得行无助】——产因、心理状态、对生活学习的影

作者: 半城烟雨沙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21:02 被阅读48次

    个人VX:(banchengyanyu1111)

    公众号:(半城烟雨沙)

    今天讲到一部高人气的魔幻题材美剧——《权力的游戏》6月28日,播出的第六季的大结局,在美国缔造了开播以来的收视新纪录,据说这一集播出时,北美一共有889万观众收看可以说是口碑收视双丰收,甚至这部剧,被媒体称为全世界最热门的名剧

    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听听这个可怕的片段。


    权力的游戏第三季:席恩被小剥皮给玩残了。_腾讯视频

    这一段,是剧中被称为【小剥皮】的【拉姆斯】在折磨【席恩】的一个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应该都对这位施虐狂印象深刻,他的手段之残忍,可以说是让所有的人胆颤,任何人落到他的手里,能够活下来就是奇迹了,但是这位狩猎者,席恩就是其中的一位。

    不过席恩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失去了一切为人的东西,在受尽虐待之后,他也成为了【拉姆斯】的奴仆。

    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面对这些折磨做出了很多的反抗,但是换来的却是更加难以忍受的折磨最终他终于选择了屈服,成为了小剥皮最忠实的奴隶

    会出现这种结果,除了因为他软弱的性格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因素——【习得性无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可怕的【习得行无助】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

    个体在受到挫折之后,容易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塞利格曼】在1967年提出的

    指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行为】也可以说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是来自于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一项用狗做的经典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通过这个实验,塞格利曼就得出了结论——【本来可以主动逃避绝望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回过头来看看前面所说的这个受虐者【席恩】

    他就像实验中的这条小狗一样,因为无法反抗【小剥皮】给他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所以最终选择了妥协和放弃,甚至在他的姐姐设法来救他的时候,他非但没有接受,反而还告发了自己的姐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席恩】将这种【习得性无助】发挥到了最大程度,而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这种【习得性无助在很多时候也会表现出来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遇到了连续的打击之后,就容易出现一种我好像什么做得都不对的心理】

    这种无助感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很容易就让我们陷入到低落的情绪当中

    【习得性无助】 对学习有【消极影响】

    【塞里格曼】做过另外一项实验

     他要求学生把下列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 【ISOEN,DERRO】可以排成 【NOISE 和 ORDER】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掌握【34251】 这种【排列】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原来实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受试者,很难完成这一任务。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习得性无助】 的【心理状态】

    ①——【低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结果的内在心理动力

    【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活动中能够完全地投入并精益求精;在逆境中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②——【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

    它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得性无助】学生在生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学生。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③——【消极定势】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

    ④——【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 


    【习得性无助】 对生活的影响

    1——行为影响

    1975 年塞里格曼(Seligman) 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 "穿梭箱" 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2——心理状态

    【习得无助感】最常见的描述是:一个人消极地面对生活情况,经常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而且相当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成因不单是生活情况的改变,或是特殊的生活体验,服用药物有时也会造成这种心理困境。

    在诸多造成习得无助感的成因当中,最显而易见、可预测的是大环境的改变,如战争、饥荒、旱灾都会造成一个人出现习得无助感。例如心理学家曾研究二次大战犹太人大屠杀时的集中营幸存者,发现他们开始拒绝关心和鼓励自己。现代社会中容易造成习得无助感的环境则有:精神病院、孤儿院或是安宁疗养机构。当人类得到习得无助感时,他们通常会从三个角度来处理问题,

    个人(Personal):他们也许会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换句话说,倾向于针对问题来内化自己。

    普及(Pervasive):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影响了生活中每个层面。

    永恒(Permanent):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上述这三点看问题的角度,通常被称为「3 Ps」,这三个论点同时也帮助了具有习得无助感的人们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不过有的时候,当面临巨大的危机时,人类也有可能自动走出习得无助感的枷锁。在著名小说《歌门鬼城》(Gormenghast)中的主角泰特斯·格兰(Titus Groan)原先是一位消极处世的贵族,但当家园有难,就马上转变成积极学习应战的态度,当危机解除,则又回来原先消极处世的情境。


    3——无助感

    【塞得格曼】在【无助感理论】中对无助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说明。根据他的理论无助感产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 1 ) 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 2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人会感到自己的反应和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和外部事件”的认知。

    ( 3 )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使人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说 :“结果不可控”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无助感。

    ( 4 ) 表现出动机 、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严重影响后来的学习。 

    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就会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当一个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经常走神,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再认真复习功课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来克服这种【习得行无助】呢?

    首先你要【学会反抗】要【摆脱这种无助感】尽管每天有很多不能掌控的因素影响你,比如国家政策,老板脾气

    但是你可以【阶段性】的【小小的反抗】一下,这种反抗不是去【抱怨、争吵】而是【从小的地方去改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手机铃声】【粉刷自己的屋子】或【收集喜爱的邮票

    总之,只要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即便只是一个很小的应对选择,但也可以抵挡无助感的压顶之势。

    另外,在【目标完成之后】不要忘记【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上认为——我们的【预期】到【实现某个目标】之后,能够【得到自己希望的奖励】那我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给自己加餐、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这都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而且。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实现目标的过程是非常愉快的】也就会【更有动力去实现目标】

    一般来说,受虐人群最可能出现的这种习得行无助,而这种人群当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被拐卖的妇女、孩子,很多报道过——被拐卖的妇女,在被解救的时候都会抗拒,这就是【习得行无助】在作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用心理学(1)【习得行无助】——产因、心理状态、对生活学习的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gm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