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诗和远方重温经典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6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6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1-01-05 12:34 被阅读0次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6

2021,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格。这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形式技巧。形式技巧的意义正是在于它能形成一种语调。语调形成之后,体验就能够被传达,也就是说,作品的真正内容就能够出现。语调这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文学,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有语调的。真正的作品能把听者或观者带入创作者对于所叙事情的体验中去。它能把你拖进这份体验,拖成功了,这份体验就作为作品呈现了。作品的“制作”,究其实质,就是将体验置入感性形象。由于制作,那份本来会消失的体验就永远地被保存在那里。——《关于文学的“语调”》

新年伊始,针对当下“全民阅读”中“文学性”普遍缺失的现象以及“全民写作”中“文学语调”的薄弱与淡化问题,文学界同仁就此发声,袁欢在《青年写作属于他们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一文中这样说: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6

作为报社唯一的 “90后” 记者,在这两年的采访中,我不知不觉地偏向了对青年作家的关注。这其中当然有个人阅读偏好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她)们的文学世界给我带来的奇妙感受,无论是遇见作家的第一本书或是发现不同作品间的差异性,无疑都让我产生一种对话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的多次对话,对我本人来说,也常常感受到一种和同龄人共同成长的乐趣。

说到今年青年作家小说写作呈现的特点,其实很难被归纳,他们的写作往往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性。以我浅薄的阅读和采访经历来看,对于语言的实验似乎可以作为一条内伸的线索,想提到的第一本书是“大热”作品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你几乎可以在年末各大盘点榜单中看到它的身影。这本小说集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语言,如作家贾行家所说的“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暗中流传”,现代可探访到汪曾祺,更远则可追溯至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东方的古典之美。在采访时,陈春成也是今年第一位会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述古典诗词对创作影响的年轻作家,他向往“技近于道”的境界,小说中充盈着玄妙的趣味,但同时,他也喜欢博尔赫斯迷恋的时间循环,推理小说的独特气氛……种种影响因子,化入到小说中,便形成了一个浪漫、肆意却连接现实的幻想世界。

而童末所体现的是另一种语言实验的可能,她关注少数民族的语言,有意将语言作为看待自我和世界关系的密码,加上她人类学的研究背景,《新大陆》的前五篇文本,她的视野扩大至更为全球化的议题和更广阔的生命经验上。但她本人十分谨慎“人类学”这个标签的使用,比如在采访中,她就曾说过:“不是将 ‘人类学’作为一个标签贴在我的写作者身份上,更不想主动把我的这部分经验特异化。”

陈春成、童末是今年遇见的新作家,王占黑的《小花旦》则是我读的她的第三本作品,如果说前两本《空响炮》《街道江湖》同属于一个“街道英雄”系列,这一本则代表了她对该系列的新思考。她的小说是在无数次都市漫游里写出来的,她喜欢溜街,爱好融入到小说中,便是原本的“社区”成为她观察城市的一处枝桠,她任文字飘散到城市空间的各个坐标系中,书写城市密林里的普通人,同时尝试将目光由上一辈拉到了和她同代人的身上,写几个年轻人是怎样在“拉扯中生发新的动力”的。

王占黑将自己的笔留在了城市,而有一部分青年作家,特别是从乡镇辗转来到城市的,身上带着乡土和城市的双重影子,其间的暧昧与割裂,形成了故事生长的养料。联系今年再次由五条人乐队引发的“小镇文化热”来看,小镇文学也是一个观察的切口。林培源的小说集《小镇生活指南》,被他称为“潮汕故事集”,顾名思义所写篇幅大多以潮汕小镇为背景,聚焦于一些边缘的、被遗忘的、生活在困厄中的人。他注重讲故事的原则,带有很强的“常识性”写作的色彩。同样,把笔触落在家乡小镇的还有张心怡,这是一位典型“学院派”出身的作家,她的小说集《骑楼上的六小姐》,聚焦的是一群生活在福建清濛的女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自觉的对于地方女性命运的探索精神,小说以小女孩的视角去探寻长辈们的生活,从日常生活进入到历史的隐秘空间。就像她的老师张怡微评论的那般:“张心怡的福建清濛系列小说,是这十余年来社会变化的诠释和猜想,有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写作的企图心,这一点远胜过我们这一代写作者。”

小镇文学说到底仍属于地方书写的一种,呈现的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语言等,而东北无疑成为了近年来地方叙事的焦点之一。去年热闹的“东北文艺复兴”发生之际,《三联生活周刊》曾推出封面专题“讲述东北”,把双雪涛、班宇、郑执等青年作家正式归为“以沈阳、哈尔滨作为写作背景”的东北创作者,而将他们一起讨论,似乎成为一个新的文学景观,他们向读者讲述着那些被雪水打湿的北方故事,这种小人物的命运在大历史的湍流中浮沉,因具有浓烈的时代感而唤起了共鸣。郑执的小说集《仙症》就如书名,带着隐喻:幻想自己在潜艇服役的精神病人,临终希望得到慰藉的父亲、破绽百出的婚姻男女……他擅长将日常生活形态融合到带有魔幻、地方色彩的故事里,描写极具画面感。从《生吞》到《森中有林》,是他对通俗文学的某种执念,也体现他在文学审美上的追求——浅近、质朴而有力。

班宇的《逍遥游》依然延续并扩充他的沈阳铁西故事,双雪涛的《聋哑时代》是再版作品,虽然将这几位一起分析,但只要仔细阅读作品之后,会发现在那些共通的意象之后,是作家不同的文学写作观。可以说,他们从东北出发,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而东北叙事带来的连接点还包括,小说文本更容易与影视产生互动效应,比如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郑执的《生吞》都在影视化改编中。

最后想插入一个小话题,我在使用“青年作家”来称呼“80后”、“90后”这些作家时,偶尔在采访中也会询问诸如你怎么看待青年作家经验匮乏等有点俗套的问题,好几位作家的第一反应是“我已经快(超)三十岁了!”这样一个回答让我想到评论家李壮的文章《三十岁的钙化灶:关于青年写作的“折旧”问题》,他写道:“相对于现实社会的狂奔速率,文学世界的内在时间,则依然大致延续着曾经的节奏。”也就是说,文学世界的青年的生理年龄、社会年龄与文学年龄存在隐秘撕裂,而这是文学界独特的一个现象。那么,既然有这样的“时间差”存在,未来还远,那我们的期待是否也不用太急切?

但对青年作家的争夺,无论是期刊还是出版,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阵地,我想背后与这个时代一直以来的“青春崇拜”有关,同时也是因为我们总是热烈地期待着一种新的文学想象,一种创新的话语的诞生。但如今,光作家的“出道”方式就远比传统文学生产机制更加复杂,比如班宇、王占黑等,他们都不是通过传统期刊被读者熟知的,而是通过豆瓣、one一个等新媒体完成最初亮相,再回归到传统文学生产中来,不同的审美趣味意味着不同风格作品的走向,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写作更为自由。而事实是,无论处理现实还是回望历史,他们都已经成为了时代书写的主体。

我想,一个好的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怀着既坚守又期盼进步的心态,且对文学有自我思考和追求,未来的青年写作,将走向何方?他们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6

相关文章

  •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6

    2021,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

  •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1

    2021,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

  •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3

    2021,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

  •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2

    2021,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

  •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4

    2021,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

  • 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5

    2021,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给作品中的叙述以一种确定的节奏、一种措辞的倾向、一种造句的风...

  • 从文学感知日本

    因为近代历史的纠结,今天大部分中国人很难用平常的心态对待日本。谈到我们这代人对日本的印象,最初应该是儿时电影里那种...

  • 第五堂课:于浩老师:刻意练习,让人舒服的语调语速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音中最重要的部分——语调和语速。 如何练出让人舒服的语调语速?下面分享语调的6个步骤和训练语速...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后答案 Unit1-2 Unit3-5 Unit6-8

  • 语调

    复盘Day63 Horizon 我原来以为,肢体语言在演讲中占的比重并不大,但今天我才了解到言辞对观众的影响仅占7...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新视野:感知语调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jpoktx.html